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部分,上午咖啡下午茶,換裁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重禮儀的典雅端莊或不拘小節的瀟灑倜儻。“茶雨已翻煎處腳,松風猶作瀉葉聲。”“客至何妨煮茗候,詩清只為飲茶多。”倒也不必刻意參禪,或齒陵佛理,家常話也一樣是佐茶妙品。怪不得我的一些不常喝茶的朋友,在我家裡品了新茗後就與古人“共喜紫甌吟且酌,羨君瀟灑有餘情”的情緒產生了共鳴。

現在,我可以跟比我年輕的朋友說了,咖啡可以喝,但茶更可以喝。喝茶的終極目標不是解渴,而是細膩地品味人生,體會無需言表的親情和世間的況味,品茶的過程也許是感受人生的過程,是孕育思想的過程,是享受成果的過程,是盤算未來的過程,更是文化蘊積和感情醞釀的過程。所以會喝茶的人總說品茶,不說喝茶。大口喝,就嫌牛飲的糙狂。已經夠粗疏浮躁的當代人,千萬不要將好茶當做可口可樂來灌腸。

。。

沈嘉祿:喝茶,還是咖啡(2)

青年朋友們,哪怕再忙再累,也要擠出一點時間喝茶。淨了手坐在窗下,品味那如新花生般的人生,約邀同窗知己,或者三江白波上的鷗鷺。

。。

馬國亮:咖 啡(1)

和茶一樣,咖啡也是含有刺激性,使人吃了會興奮的。我的少飲咖啡,比茶還甚,第一,咖啡的焦苦的氣味,我根本不大喜歡它。其次,因為吃咖啡必須放一點糖,而甜的東西,是我比較上不很喜歡的,所以我便成為習慣了。每次在西菜館吃完了一個餐,侍者走來輕聲地問:“Tea or coffee?(茶還是咖啡?)”的時候,我一定說:“Tea(茶)。”同為茶可以不需放糖,並且我覺得飯後喝一杯清茶是比喝一杯濃甜的咖啡更好。雖然飯後吃點甜東西是很有益的,但是每次餐後既有了甜點心,我把甜點心用過,便無需再喝甜咖啡了。

我說不喜歡咖啡,並不是說不吃之意,每個月裡大概總要吃三四次。多吃不會,少少吃一點,倒也是很有趣的事。要我自己去弄咖啡吃,是很少有的。假如有一杯咖啡放在我面前,我卻很喜歡地把它灌到肚裡。我常到一個朋友家裡,承了他和他母親的盛情。給我弄一杯咖啡,我除了極喜歡地把它喝完之外,心裡還覺得很感謝。因為除了煙、酒、茶、生果,而至於飯餐之外,還加上一杯咖啡,這確乎是很值得感謝的。

因為咖啡是能給人刺激,所以有些朋友預備晚上不睡覺時便得喝一杯濃咖啡。其實它不但質地是有刺激性,單是那字面,已經有很濃厚的刺激性了。日本的咖啡座,和上海的咖啡室,都是利用這咖啡的名字來給人刺激的。因為所謂咖啡室也者,並不是一走進去便只喝咖啡之謂,誰都知道咖啡店的內容是專僱用一班年輕的女招待,使一般無聊人能夠得到一點片面的性的刺激的。所以大多數走進咖啡店的人,都是醉翁之意不在咖啡。何況咖啡店裡面還有唂咕,茶,汽水,西點大茶,各色具備的呢。

因為種種特有的事實,到現在那咖啡店的名字差不多便成了一個特別的專有名詞了。聽到了咖啡店三字,便會生出這是年輕女招待的迷人場所的觀念,像所謂“談話處”便是吸鴉片煙處一樣。其實未必一定要給她迷的,假如你不招惹她,她也並不會來招惹你,所謂色不迷人人自迷。一向都抱著無論什麼都要看看的心的我,三四年前也曾一度走進咖啡館裡坐過。我見那些女招待,如果客人不去招惹她,她斷不會來弔客人的膀子。那次我還看見一個客人在咖啡杯的旁邊細細燒著香菸,讀著書,另外還有一個在急急地寫著文章,身旁放著一疊原稿紙。不過這是那咖啡店初開時所見,現在那些女招待會不會來打擾,裡面能否有如此清靜可供讀書和寫文章的環境,便不得而知了。話雖如此說,我總以為如果那個人,沒有需要那些刺激的,便無走進這些地方之必要。咖啡西點心,何處沒有?何況他們還故意把食物代價抬高呢!

咖啡的愛好者,文藝中人也下少。雖然有些人如辛克萊等十分注重衛生之輩是完全不接觸這帶有刺激性的東西的。偉人的短篇小說家柴霍甫對於咖啡卻有特別緣分,他曾有一次在他的朋友賓寧()面前很讚美咖啡,說咖啡真有說不出的好味道,他說他一天除去晚餐之外,其餘的時候都得喝點咖啡,這可見他對咖啡嗜好之深。我國文藝界中人喜歡咖啡的也不少,咖啡座熱也頗風行過一時,有人以為是模仿西歐,其實也不外古代文人棋酒相對的變相罷了。曾在上海很出過風頭的“上海咖啡”店便是以善寫三角愛的張資平創辦的。他創辦的初意是否為想便利一般文藝界中人,不得而知。後來張氏又讓頂與別人,到現在早已閉歇。文藝界中有否得到便利,亦不得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極樂

一意孤行

天降仙妻:這個宅男是我的

司徒止寂

四合院:阿瞞看了直點頭

進擊的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