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部分,上午咖啡下午茶,換裁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古來有用雪水煎茶,認為是雅事,因此唐宋以來在一些詩詞裡面便出現這種雅事的句子。白居易《晚起》有“融雪煎茗茶,調酥煮乳糜”;又在另一首詩有“冷詠霜毛句,聞嘗雪水茶”。陸龜蒙與皮日休和詠茶詩,有“閒來松間坐,看煎松上雪”。蘇東坡《魯直以詩饋雙井茶次其韻為謝》有“磨成不敢付童僕,自看雪湯生珠璣”。陸游《雪後煎茶》,有“雪液清甘漲井泉,自攜茶灶就烹煎”。丁謂有“痛惜藏書篋(藏茶),堅留待雪天”。李虛己有“試將梁苑雪,煎動建溪春”,建溪春在茶詩常出現,這裡註明一下:建溪為閩江上游分支,流經崇安、建陽、建甌等縣至南平匯聚閩江入海。清鄭板橋贈郭方儀《滿庭芳》有“寒窗裡,烹茶掃雪,一碗讀書燈”。明初高啟(號青丘子)的書齋叫做“煎雪齋”,也許是以雪煮茶。他寫作茶詩有“禁言茶”,意思是寫茶詩不要露出茶字。此公也寫茶詩,後因文字獄被腰斬。
關於烹茶的用水,是要講究的。陸羽的《茶經》以“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這說明山泉多是地下潛流,經沙石過濾後輕緩湧出,水質清爽,最宜煮茶。歐陽修的《大明水記》,也議論水,寫著這樣的話:“羽之論水,惡渟浸而喜泉流,故井取多汲者。江雖雲流,然眾水雜聚,故次於山水,惟此說近物理雲。”他又引一位叫季卿的把水分20種,雪水排在第二十種。關於雪水烹茶,如季卿的論點,就不能讚美《紅樓夢》妙玉多年貯存的雪水了。即《紅樓夢》第四十一回《賈寶玉品茶櫳翠庵》,寫皈依佛門的妙玉,請黛玉、寶釵飲茶,寶玉也跟著去,烹茶用水是5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貯在罐裡埋在地下,夏天取用的。寶玉飲後,覺得清涼無比。這就使人產生疑竇:烹茶用水,如陸羽、歐陽修所說,水貴活貴清,那麼多年貯存的雪水,從物理看來,流水不腐,多年靜水,難保清潔,飲茶雅事,也要衛生。又,第二十三回,賈寶玉的《冬夜即事》詩所說:“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用新雪可能更適當些,不知我崇敬的曹雪芹大師以為然否?
兔毫盞
兔毫盞是宋代流行的美好茶具,鬥茶時人們也喜歡用它。它的別名有兔毛斑、玉毫、異毫盞、兔毫霜、兔褐金絲等,在茶的詩詞裡常見得到。它是“宋代八大窯”之一建窯的產品。據云南宋曾傳到東瀛,日本人視為寶物收藏。我曾從《淡交》雜誌上看到它的彩色照片。
蔡襄(福建仙遊人)的《茶錄》稱建窯所制的兔毫盞最合用。“兔毫紫甌新,蟹眼煮清泉。”《大觀茶論》也說“盞色貴青黑,玉毫達者為上”。蘇東坡《水調歌頭》贊句說:“兔毫盞裡,霎時滋味香頭回。”東坡在《送南屏謙師》,卻寫做“兔毛斑”。黃山谷《西江月》有“兔褐全絲寶碗”句。
兔毫盞失傳七百多年了,現有新聞報道福建建陽縣池中瓷廠,把這仿古瓷品製作成功,放出光華。這種瓷杯有著烏金般的黑釉,釉面浮現著斑點和狀如兔毫的花紋。又傳聞四川省的廣元窯也仿製兔毫盞,造型、瓷質、釉色與建窯的兔毫紋相同,很難區別。這真是值得高興的事。
選自《清風集》,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版
。 想看書來
周作人:再論吃茶(1)
郝懿行《證俗文》一雲:
“考茗飲之法始於漢末,而已萌牙於前漢,然其飲法未聞,或曰為餅咀食之,逮東漢末蜀吳之人始造茗飲。”據《世說》雲,王濛好茶,人至輒飲之,士大夫甚以為苦,每欲候濛,必雲今日有水厄。又《洛陽伽藍記》說王肅歸魏住洛陽初不食羊肉及酪漿等物,常飯鯽魚羹,渴飲茗汁,京師士子見肅一飲一斗,號為漏卮。後來雖然王肅習於胡俗,至於說茗不中與酪作奴,又因彭城王的嘲戲,“自是朝貴宴會雖設茗飲,皆恥不復食,惟江表殘民遠來降者好之”,但因此可見六朝時南方吃茶的嗜好很是普遍,而且所吃的分量也很多。到了唐朝統一南北,這個風氣遂大發達,有陸羽盧仝等人可以作證,不過那時的茶大約有點近於西人所吃的紅茶或咖啡,與後世的清茶相去頗遠。明田藝蘅《煮泉小品》雲:
“唐人煎茶多用姜鹽,故鴻漸雲:‘初沸水合量,調之以鹽味。’薛能詩:‘鹽損添常戒,姜宜著更誇。’蘇子瞻以為茶之中等用姜煎信佳,鹽則不可。餘則以為二物皆水厄也,若山居飲水,少下二物以減嵐氣,或可耳,而有茶則此固無須也。今人薦茶類下茶果,此尤近俗,縱是佳者,能損真味,亦宜去之。且下果則必用匙,若金銀大非山居之器,而銅又生腥,皆不可也。若舊稱北人和以酥酪,蜀人入以白鹽,此皆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