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之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5章 座右銘,儒道至聖,永恆之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臨近魯桓公廟,眾人下了馬車,在一片綠樹掩映的街道行走。這裡被曲阜的當地人稱為魯廟街,多位魯國國君的宗廟都設在這裡。
由於年代久遠,這片地區已經被封閉,沒有孔家的手令,不得入內。
在春秋初期,魯國位屬強國,魯桓公曾多次攻打其他國家,之後逐漸衰弱。魯桓公廟建成的時候,孔子並未成聖,但因孔子曾率弟子游魯桓公廟,讓此廟意義非凡。
不多時,眾人來到魯桓公廟前,這座祭祀魯桓公的宗廟極小,方圓不足三十丈,還不如一處軍營校場。宗廟的建築破舊低矮,由粗糙的石頭搭建,若不是有孔家的力量庇護,這魯桓公廟早就倒塌。
不過眾人熟知歷史,並不覺得失望,因為春秋時期的人族在各方面都不如現在,當時的國君的住所或宗廟還不如現在一些名門大戶。
方運掃視跟來的孔家人,發現他們的神情有些複雜,心中瞭然。
魯桓公薨後,長子成為國君魯莊公,而另外三個兒子被他們的兄長封為卿,史稱三桓,為日後魯國衰敗埋下了隱患。
當年孔子成為魯國的大司寇,堪稱群臣之首,但因魯定公不理朝政,三桓之一的季氏又在祭祀時輕待孔子而魯定公不聞不問,孔子對魯定公失望,辭掉了大司寇的職位,絲毫不留戀權位。
孔子封聖後不在乎當年的事,但孔子的子孫卻對魯國國君一脈不滿,以至於後來孔聖閉關的時候魯國破滅,孔家人也並沒有伸出援手,只是把曲阜等周邊的地區劃為孔家之地。
眾人陸續進入不起眼的魯桓公廟內,無人敢大聲喧譁,每個人恭恭敬敬。
在守廟人的帶領下,眾人進入魯桓公廟的正殿,在正殿右側有一件器物。
“那就是歌器。”守廟人帶人走過去。
方運在書上見過。歌器又叫欹器,欹音同“七”,是斜的意思。
方運仔細觀察,那是一件銅器。像是被固定在架子上的銅瓶,裡面是空的,差不多是呈四十五度角斜向上,一動不動。
守廟人拎著一桶水走過去,道:“此歌器若空,則傾斜。”說著,守廟人伸手去撥弄歌器,把歌器擺正,手一離開,歌器立刻回到傾斜的位置。
“若注入適量的水。則歌器可直立。”守廟人說著,緩緩向裡面倒水,隨著水逐漸增多,歌器最後直立起來,此刻裡面的水已經注入一半。守廟人停下。
“若繼續把水注滿,則歌器會向另一側傾斜。”說著,守廟人把所有的水倒入歌器中。
歌器一滿,立刻向另一側傾斜,裡面的水全倒了出來,最後又回返到這一側,和往常一樣傾斜。
“這就是孔聖所言: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沒有水的時候是傾斜的,有了適量的水則可擺正,一旦水滿則翻倒。”
隨後,守廟人又緩緩背誦那段“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他的聲音在房間內迴盪。似乎帶動歌器,形成了一種奇特的韻律,讓每一個人都不自覺地恭恭敬敬聽完。
眾人紛紛點頭向守廟人致謝,感謝他代孔聖教導中庸之道。
方運感覺觀完歌器,自己對中庸之道和一些相關方面的理解有所進步。雖然進步不是特別明顯,但也是一種好處。
很快,方運意識到,這歌器裡恐怕蘊藏著孔聖的力量,哪怕時隔多年,也如同孔聖親自指點學生,聽聖人之言,如沐春風,自然而然學到更多。
守廟人道:“你們都知文人有‘座右銘’,而這歌器就是座右之器,座右銘一詞的起源,就是這歌器。”
眾人紛紛點頭,這種事他們還是知道的。
“按照慣例,凡是第一次來拜魯桓公廟之人,必須留下一篇座右銘,以此來證自己心中至誠,聽歌器之音如聽孔聖之言。筆墨桌案已經安排好,你們可立即書寫。”
“是。”眾人向守廟人行禮。
眾人陸續離開房間,來到魯桓公廟的院子裡,孔家人已經在這裡擺了三張桌子,上面筆墨紙硯一應俱全。
眾人看向方運。
“你們先來吧,讓我思索片刻。”
方運說完,低頭思考。這時的座右銘和後世的不一樣,後世的座右銘基本都是一句話,簡單而有力,現在的座右銘實際還在“銘文”之列,屬於文章,篇幅再小也在百字左右,如《陋室銘》。
不過《陋室銘》是明志,而座右銘的作用是用來警戒自己。
“方運既然能寫出《陋室銘》,必然也能寫好座右銘。我以前來過這裡,就不寫了。你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