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部分,新中華再起,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片平靜,不但沒有那種兵荒馬亂的亂世景象,反而是到處生機勃勃,一派繁忙模樣。
淮軍經過一次招新,戰兵由原本的一萬一千人左右漲到了一萬七千,再加上軍中僱傭的長夫挑夫伙伕等雜工,這些人雖然是後勤,不過也穿上了淮軍的軍服,拿的軍餉略少一點兒,也算極其優厚,這樣淮軍就有了宣宣赫赫整整兩萬的定額,這個數目已經極具規模,可以說,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開始不過四千人時,就先攻克虎門,鎮海,後來戰爭規模擴大,英軍也就從印度等地調來了一萬二千人左右,就是這樣一支萬人規模的軍隊屢次擊敗清朝大軍,沿江而上攻克了鎮江,如果不是條約答成,南京也必不可保。
當然,英軍是依託了他們無敵的海軍炮火,後勤保障也絕無問題,可問題是就算去掉了英國的海軍支援,以當時清朝軍隊的素質,說起來是八十萬人,其實根本無力調動十萬人以上的集團做戰,財力物力後勤協調將領與兵員素質都無法完成這種戰役集結,幾次大戰,清軍的數量也就是小貓兩三隻,結果在純火器訓練與做戰方式都超過清軍百年以上的英軍面前,完全就是不對等做戰,整個鴉片戰爭打完,英軍也沒有戰死過幾個人…
道光皇帝后來為了遮羞,還曾經像模像樣的詢問過英國在哪兒,陸地可否到達,這也是當真搞笑,漫說英國不能陸地到達,就說英國當時是中國鄰國,憑滿清那點落後的軍隊和動員水平,想打人海戰術都不夠格,更別提兩**隊在素質與裝備上的差距了。
如此一來,淮軍現在的實力老實說如果卯足了勁一路打到北京,咸豐就非得避到熱河去不可,甚至,可能是一路跑回東北老家。
不過論起軟實力,張華軒可就比大英帝國差的遠了,軍隊素質還遠遠不及,參謀部招了十幾個法軍陸軍軍官和幾個英軍軍官,條例與制度剛在建設當中,武器配備也只是當時列強軍隊中的普通水平,關鍵是淮安的工業化才剛剛開始,一切,還有待時間。
而在張華軒心裡,眼下的當務之急,還是從根本上解決軍隊的歸屬感問題!
(51)一八五四年的土改
軍當然是張華軒一手創立的私軍,所以只要張華軒不造反,淮軍的忠誠就絕無問題,甚至,就算張華軒高舉大旗造反,只要淮軍上下能看到勝利的希望,就未必不會真心擁戴!
有清一代,漢人的抵抗其實在下層從來沒有停止過,早年順治年間到康熙年間,明朝各種勢力的餘部一直沒有停止過抵抗,然後到了乾嘉年間,又有白蓮教大舉興兵,洪幫在南方就沒有停止過活動,清朝,從來沒有在法統上征服過中國的普通百姓。而到了這個時候,太平天國與鴉片戰爭的雙重打擊,更使得清廷的統治搖搖欲墜,若是不然,也不會有人膽敢勸曾國藩這樣的理學大師朝廷重臣藉由湘軍的實力謀反!
只是這樣一來,張華軒自覺並不保險,淮軍如果純粹是一個利益集團,在棉田與工廠加上高薪的供養下對他效忠,然後為了個人前程護衛他一路打到北京,那麼,這樣一支類似後世軍閥軍隊的淮軍,在他身後會不會形成一個軍人利益集團?況且,張華軒有錢有槍有地盤的時候這些軍人個個忠字當頭,若是事有不順,這種沒有靈魂只憑打罵訓練形成的戰鬥力的軍隊,會不會一鬨而散?
張華軒的淮軍是一支近代軍隊,靠的是大棍加紅燒肉整合起來,它不像現代軍隊,有著國家榮譽感與信仰再加上千絲萬縷的責任凝聚而成,打不跨整不倒。因為它是一支有靈魂地軍隊,而近代軍隊則欠缺了這一點。
國內的局勢現在相對於淮軍有利,對張華軒也甚是有利,曾國藩搶了風頭,朝野上下的目光都盯著曾國藩不放,張華軒在淮安的種種舉措,讓利於農讓利於民,加上沒有收取農民的厘金,使得他的名聲大好。在這個時候做點事情出來,只怕比前一段時間要容易的多。
土地改革的事就在這個時候被張華軒提上了日程。
雖然中國歷史被人為的劃錯了成分…從周朝開始叫封建社會,然後是資本主義地民國,再然後便是新中國。可事實上,周朝那個封建制度才是正經的封建,周天子是大宗的宗主,他的兄弟就是小宗。分封到列國,然後分封列國地君主又是大宗,然後各自的兄弟子侄又分別為小宗,大宗和小宗以封建法統把整個國家瓜分完畢。每一寸土地都是這些貴族的,然後把土地分成井田,讓治下的農人去耕種。大小宗主們則無償地享用這些農人的奉獻。然後再負責治下百姓的生老病死。
這才是正經的封建制度。從西周開始到春秋戰國,有看到農民造反地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