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部分,新中華再起,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高興的滿臉放光,這一次功勞不小,他原本就是大帥的親兵戈什哈,一放下去做軍官,憑著本事還不怕有更大的升騰生髮?
只是當下也不及細說了,捻子已經全師敗退,舉著槍刀的淮軍一邊追趕,一邊砰砰的放槍,把屁股對著淮軍的捻子們亂紛紛的倒下,不少人的後心好像先是被人用錘子重重一砸,然後露出一個血洞,接著整個人就臉往上筆直的栽倒下去。
這一場大仗從早晨打到下午,幾萬捻子幾乎一點便宜沒佔到,就在淮軍面前節節敗退,看到敵人全師潰敗,張華軒發下令來,全軍一起追擊,絕不讓敵人重新整隊。
以逸待勞的淮軍在體力儲備上遠遠高過了敵軍,這一下全軍追擊,捻子騎兵還好,不一會功夫就在煙塵裡消失不見,步卒卻是苦不堪言,在被打死打傷不少後,不少明智的捻子選擇放下手中的兵器,撅著屁股在原地跪倒,等候淮軍發落處置。
(38)宴客
昏,幾萬捻子一直被全部攆到三義鎮西邊三十多里地,直到天色全黑淮軍再也沒有辦法追擊,這才算是徹底結束。
這個時代很多人都有夜盲症,一到晚上什麼也看不到,況且,就算沒有夜盲症在天黑後也很難視物,這個時代可不像後世,隨便哪裡都能看到點亮光,在鎮子外的野地裡,除非打起火把,不然真的是一點亮光也看不到。
淮軍當然沒有必要打著火把追擊逃敵了,今天白天到傍晚的這一場大戰收穫已經極為豐富了。超過六萬人的藍旗捻軍被擊潰,當然,其中過半以上是臨時蒐羅來的普通老百姓,這些人在第二陣一潰敗後就撒開腳丫子拼命逃走,早就潰散的不知所蹤,至於捻軍的戰兵和騎兵則死傷很重,在不計後果的第二次進攻失敗後,藍旗捻軍幾乎把所有的精銳戰兵都丟在了淮軍的滑膛槍防線之前,僥倖沒有被火槍打翻的,也很可能被刺刀戳死戳傷
袁甲三扼守臨淮關時,也曾經收結省的團練與綠營等諸路兵馬,給予各路捻子不同程度的打擊,不過這只是在捻子並沒有在根據地做戰的時候,袁甲三再強橫,也沒有實力進入淮北深入捻子諸旗的根據地來做戰。因為那樣做會把捻子惹急,全旗上下動員起全部的力量來與入侵者做戰,比如這一次淮軍與藍旗的生死大戰。藍旗之所以大敗,一則是因為輕視淮軍,覺得可以戰勝,二來,就是張華軒的進軍方向正好是藍旗的順義集根本,那是藍旗的老巢,不能就這麼放棄,這樣會使藍旗喪失道義上存在的根基。在其餘諸旗中折了面子,以後難以立足。
總之這一場大戰的戰果已經頗為豐厚,可以說是咸豐四年上半年到目前為止最漂亮的一場勝仗,與坐擁北方精銳和滿蒙八旗主力的僧王和勝保相比,與撫福濟相比,與陝甘總督舒興阿相比,與提督軍務地和春相比,與欽差大臣向榮相比。張華軒都要強過許多,這一場漂亮的勝仗過後,原本對他有些擁兵自重猜忌的北京朝堂,質疑的聲音想必會小上許多。讚許誇獎的聲音就會大上許多。
張華軒是坐火箭竄上來的,在朝中根本沒有任何多年交往可以依託性命的大門子,也沒有門生故舊與同年,沒有宗族與地域關係形成的官場關係網。可以說他在北京地根基是一清二白,光潔溜溜。
不過這樣也好,越是沒有諸多權力網的牽扯,出於各方平衡的考慮。反而沒有人來主動找張華軒的麻煩。
咸豐四年六月地這一場大戰後,張華軒帶著淮軍先下順義集,然後一路上大張旗鼓逼近張樂行與龔得樹、蘇天福三人的主力。有鑑於藍旗以全部力量。人數數倍仍然是慘敗的結局。三個大旗主不敢與張華軒的主力會戰,而是選擇不繼續圍打州。而是全部撤往雉河集老巢,以逸待勞,同時多選精騎,沿途騷擾地戰略。
三義鎮一戰後,捻軍上下都對淮軍的火器威力有了新的認識,好幾萬人衝七八千人,其實根本沒有多少能近得淮軍的身,衝擊過程中被火炮轟擊地極慘,進入火槍射程後,又被火槍威力覆蓋,憑著血氣之勇勉強近身的捻子被人再端著刺刀一衝,就立刻潰敗。而馬隊,原本是捻軍賴以生存的主力,因為戰馬沒有經過特殊訓練,在進攻地途中就有相當數量地戰馬受到驚嚇,嚴重影響了捻軍騎兵地戰鬥力,等騎兵近身後,因為戰馬受驚,重新整理佇列,捻騎喪失了初速優勢,加上淮軍的火槍兵裡平雜著大量地長槍手,騎兵又沒得到步卒的有效支援,稍一接觸之後,也是立刻潰敗。
因為深知不是淮軍的對手,捻軍上層反而痛定思痛,選擇了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打擊淮軍的後勤線,幾千精騎活躍在淮軍身後,雖然從順義集到宿州,從宿州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