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5部分,新中華再起,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閻敬銘要負責各州府地政務運作正常,他帶著沈葆楨等一幫人留在了淮安城內,並沒有跟隨左右,丁寶楨負責提調淮軍軍務,這一次北上正是為了打仗,他自然要一同前來。除了丁寶楨之外,文人幕客還有薛福成與薛福保兄弟二人,這兩人卻是等若張華軒的機要秘書,片刻也離不得身邊地。除此二人之外,當然還有軍統的總鎮張五常,自從被削奪內衛權力之後,張五常處事更加小心謹慎,再也不肯給張華軒忌憚他的機會,而他掌握的是秘密部門,隨時要備諮詢問,所以不論出行還是在淮安時,都得在張華軒身邊方可。再之後,便是內衛部隊的總鎮苗以德,徐州已經被內鎮接管,內衛的重心已經開始向北方轉移,現下的內衛雖不如當初那麼風光,與專責防禦的內鎮卻是不同,每個內衛軍人都等若憲兵,在淮軍的領地之內,仍然是軍民人等最為忌憚的存在。
除了這些心腹將領和幕僚之外,便是大量的淮軍中高階軍官跟隨左右,在這一群大人物的身邊,又是大批的中軍鎮官兵保護護衛,不能說是水洩不通,卻也是極費周章。畢竟此時淮軍的精英人物幾乎齊集於此,萬一有所不妥,那樂子可就大了去了。
這時候張華軒的威望地位已經無人能及,衣著上卻與身邊的幕僚和將軍們絕然不同。淮軍將校都穿著一般相同的軍服,只是料子稍有不同而已。不論將校,頭頂都是黑色方簷高帽,一身紅色暱制軍服,肩頭上自然是金光或銀光閃閃的將星,腰間毫無例外,人人都是佩帶一支淮安步槍廠出產的左輪手槍,然後就是人手一支馬鞭。
武官如此打扮,自然都是精神百倍,十分威武。而文官服飾,卻是有些尷尬。原本淮軍初立時,文武俱是穿著大清官服,倒也無話可說。後來淮軍先行改制,一身行頭漂亮的緊,而易幟之後,文官再穿大清的官服自然是不倫不類,而新朝又未確定,現下千頭萬緒的事物又多,斷然沒有給文官去設計新官服的道理。沒奈何,大夥兒剪了辮子,身上的官服卻是千般百樣,隨意穿著。丁寶楨還穿著大清七品文官的官服,青金石頂子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薛福成等人少年風流名士,瀟灑不拘,索性便都是身著布衣,也不戴帽,一身長衫,卻又是一頭短髮,看起來頗是彆扭。
唯有張華軒是好認的緊。以他身份,當然不能再穿著大清的官服,況且他對那身禽獸的衣衫也極為鄙薄,從不覺得其能代表千年華夏的華章,而光頭皮穿長衫,這樣年青莽撞的穿著也不適合他的身份,穿著淮軍將軍服裝,無形中倒與普通將領拉的一般地位,也不適當。倒是他別出心裁,只穿一身不曾表明階級的普通軍士軍服,盡除階級標識,也無胸牌,一身黑色軍服極盡樸素,也不曾在腰間佩槍或是佩刀,亦無精緻馬鞭執在手中,唯有如此打扮行之年餘之後,不但淮軍將士盡知大帥平時做如此打扮,便是領地內許多百姓也是清清楚楚,原因無它,只因淮軍大帥如此做派之後,普通士兵與將校卻是再也不敢東施效顰,也與大帥一般相同的穿著打扮了。
(177)舊軍裝
所以當這一大群文臣武將赫赫揚揚到得城門附近時,所有的老百姓都看到了身穿一身黑色軍便服,策馬疾馳而來的張華軒。
不少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一呆。
雖然在畫像上早就看到了張華軒年紀甚輕,不過當時的帝王將相畫像原本就很失真,大人物的畫像當然是以美化自己為主,一個個都畫的英武不凡,很少有人願意自己留下傳世的畫像是一副糟老頭子的模樣。想當年朱洪武為了畫像的事砍過幾個畫師的腦袋,畫像一事,豈可不慎?
所以大夥兒在畫像上是看到張華軒年輕英武,不過也並沒有往心裡去。而且大夥兒知道,淮軍內因為征戰的關係而剃光了頭髮,鬍子也是不許留,說是害怕傷口感染。老百姓也不知道這些大道理,只道是張大帥也是剪髮剃鬚的,所以看起來特別的年輕。這會子看到活生生的大帥躍馬身前,各人反道是呆了。
畢竟是太年輕了。張華軒談不上多英俊,個頭看起來也只是比普通人略高一些,不算什麼身高九尺腰圍也是九尺的高大漢子。至於一身樸素的舊軍裝看起來也是那麼不起眼,而看起來年輕之極的臉龐也是讓人極度震驚。
張華軒起兵已經接近四年的時間,而推問實際年齡,也不過就是二十四歲而已。這樣的年紀在當時人的眼裡,說不上是乳臭未乾,卻也絕對不是那種可以託付大事的年紀。這個民族已經喪失了進取心,甘羅十二歲為相不足為考,滿腦子裡只剩下老成持重這個看起來保險其實是保守的詞語了。
衛青為將軍時也就二十四,霍去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