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三章,清和,來自遠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寧雜造局內,工匠們各司其職。各坊雜役和幫工小步的跑著,肩扛手提,搬運著木料、石料和成品。

木匠坊和石匠坊偶爾能看到雜役-進-出。唯獨鐵匠坊,雜役是進不去的。

只有工匠和徒弟才能憑藉腰牌進-出工坊。雜役聽到召喚,必須在門外等著,待匠戶將打造好的農具和改造後的兵器送到門口,再由雜役搬入庫倉。

修理和改造火器的工坊,比鐵匠坊管理更為嚴格,除了熟手,連工匠的徒弟都被限制出入。

大寧雜造局沒有製造火藥的工坊,火器用藥全部來自軍器局配發。

鎮守一方,手中權力大了,做事卻需更加小心。

朱高煦可以不經事先通稟,大量製造火雷,事後和朱棣認個錯就行。孟清和敢學著做,百分百見不到永樂二年的太陽。

天子儀仗留在雜造局外,朱棣單令護衛跟隨。

朱高燧熟門熟路,接替了孟清和的講解員工作。雜造局大使和副使自覺退到一幫,充作背景。

想在天子面前有所表現,也不是現在。

搶趙王的風頭?絕對是嫌好日子太長。

皇帝跟前有朱高燧頂上,孟清和也不見得輕鬆。

朱高煦,沈瑄,以及同行的文臣武將,問題同樣不少。

看到重新規劃,工作效率明顯高於他處的大寧雜造局,各人表現不一。有人不以為然,也有人興致勃勃,各種提問,更有見獵心喜,擼起袖子就要往工坊裡衝的。

幸虧被門口的雜役攔下了,不然,非要出事不可。

打鐵坊裡的熱度,普通人都受不了。眼前這位早過知天命之年,花白鬍子一大把,滿臉褶子,進去了,不被烤成人幹也會脫層皮。

看著蹦高中的老先生,孟清和擦擦冷汗,不知該說些什麼才好。

禮部的官,卻對打鐵感興趣,還寫過農學著作,心算能力更是讓戶部官員甘拜下風。

這就是所謂的全才?

孟十二郎撓撓下巴,大明的文官,果真相當有性格,不服不行。

站在鐵匠坊前,朱高燧說得眉飛色舞。

不怪趙王殿下過於興奮,規劃這座工坊時,他提出了不少意見,也出了相當力氣。讓老爹看到自己辛苦後的成果,成就感絕非一般。

“父皇,兒臣估計,若能改進炒鐵之法,各雜造局所出工具兵器皆可翻倍,多者可至三四倍。”

有孟清和這樣的頂頭上司,大寧都司上下都成了腳踏實地的實幹派。凡事喜歡以事實說話,丁是丁卯是卯。誰敢假大空,不用孟清和開口,同僚鄙視的目光就會戳過去,不成篩子也成漁網。

在這種求真務實的環境下,朱高燧也多少受到了影響。

言之有物,有的放矢,加上對開原廣寧兩地的美好暢想,說話時,趙王的眼睛都在發光。

朱棣驚訝於朱高燧的變化,再看看同樣改變不少的朱高煦,欣慰點頭。

果然是玉不琢不成器,兒子不揍不成才!

沒事,還是要都抽幾頓。

從朱棣滿意的表情,不時的大笑聲中,兄弟倆能感受到老爹的好心情。壓根不知道老爹心裡正想著什麼。

知道了……也不敢提出異議。

隨行的文武不時湊趣,道一聲“天子聖明,知人善用。興寧伯一心為國,乃吾輩楷模。”

朱棣點頭,將孟清和召至近前,表揚了他在大寧城的大膽創新,勇於嘗試,勤奮工作。對工作成效也加以了肯定。

“稟陛下,此非臣一人之功。大寧都司上下竭盡全力,才有所成,趙王殿下更是功不可沒。”

朱棣撫須笑道:“朕的兒子,朕清楚。大寧都司如何,朕也清楚。若無愛卿,不會有今日。愛卿不必謙虛。”

孟清和再拜,“不敢當陛下誇獎。”

“愛卿當得起。”

說話間,眾人的注意力皆在天子身上,沈瑄卻突然側首,目光凌厲掃向工坊一角。

兩名雜役正搬著一捆農具,從木匠坊走出。

天子口諭,駕臨期間,雜造局無須停工。除被召到近前問話的工匠,其他人該做什麼做什麼。雜役在工坊進-出十分正常。

兩名雜役沒有異狀,附近又有羽林衛和金吾衛,沈瑄仍直覺不對。

“周千戶。”沈瑄側身一步,召來同行的羽林衛千戶,低聲吩咐一番,“不要驚動他人。”

“遵令。”

周千戶轉身,令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小公主靠選秀綜藝出圈

慕綿

大軍閥

幽雨

唐朝大齡剩女

羽外化仙

[周九良]摯愛

左岸不吃梨花的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