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三章,清和,來自遠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短暫的皇帝生涯中,朱允炆犯下過無數的錯誤,寵信豎儒,向書呆子問計,無疑能排入前三位。

被坑一次,可以說是情商不高。

被坑了一次又一次,那就是智商有問題。

建文帝的智商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不然洪武帝也不會選他做繼承人。無奈頭型特殊,腦袋上有坑,沒問題也成了有問題。

方孝孺是學問大家,是條硬漢,更是一顆紅心向皇帝的忠臣。

可惜,他的能力全都用在了讀書上,完全套用書上的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還是解決造反的問題,註定會撞個頭破血流。不過,有仁慈的皇帝擋在面前,要撞,也是他先-上。

何謂好心辦壞事,坑人於無形?方大學士將為世人呈現其中真髓。

燕王以武力逼迫,建文帝尚能堅-挺。

方大學士親自挖坑,朱允炆徹底栽倒。

方孝孺不通實務,卻辯才一流。

建文帝為方孝孺的口才折服,再次採納了他的意見,決定對燕王父子實行離間之策。

周王被抓,就因兒子告發。

建文帝知道燕王不是周王,朱高熾三兄弟也不是為了爵位敢舉報老爹的朱有爋,可總要試試看。燕王多疑,只要對朱高熾產生懷疑,目的就已經達到。

父子相疑,兄弟相爭。

或許不用建文帝動手,燕王的軍隊就會從內部瓦解。

乾清宮內,方孝孺侃侃而談,以一個學者的角度,用最嚴謹的態度,向建文帝列舉了離間之計的種種好處。

“兵家貴間。臣以為,陛下可遣書於世子,令歸朝廷,不究其責,並許以王位。時令人密報燕王,王必北歸。天軍可趁機奪回糧道,從容佈置。再號令天下勤王之兵,大舉北伐,事成矣。”

建文帝聽得很認真,不時點頭,偶爾還會拍一下桌案,稱讚一聲“先生大才!”

方孝孺表示,燕王不忠,乃大奸之人!為了皇帝的江山社稷,他必定竭盡忠智,肝腦塗地。

當真是忠臣啊!

建文帝被徹底感動了,執手淚眼,君臣相得。

情形似曾相識?

燕王起兵造反時,齊泰為兵部尚書,黃子澄為翰林,君臣三人沒少如此“相得”。

現如今,齊泰黃子澄外出募兵,方孝孺繼續兩人未盡的事業,在朱允炆的職業道路上揮汗如雨,不斷挖坑。

建文帝摔得鼻青臉腫,爬起來,仍要讚一聲“先生大才”,然後流著眼淚繼續摔。

當真是命苦。

計策已定,方孝孺親自動手執行。

北平是燕王的老巢,朝廷埋下的釘子基本都被清理乾淨,方孝孺卻不然。身為天下讀書人的楷模,方大學士的崇拜者一抓一大把,或許他們對朝廷會有這樣那樣的非議,在建文帝身上也能挑出各種毛病,對方孝孺卻從未說出個不字。

方大學士想了解燕王父子的關係?

沒問題!資料整理好馬上送到。

方大學士想對燕王父子用間?

更沒問題!一切為了正義!

曾因公務進出燕王府的翰林編修林嘉猷,對燕王父子的關係十分清楚,對朱高熾和朱高煦朱高燧之間的爭鋒也瞭解一二。方孝孺向皇帝提出用計離間燕王父子,林編修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書生也懂得柿子要用軟的捏,下手要儘快。

為確保計劃萬無一失,方孝孺撇開成見,建議皇帝啟用錦衣衛和宦官。

洪武年間的錦衣衛號稱無孔不入,辦事能力一流,大臣晚上多吃幾塊肉,洪武帝都一清二楚。即使荒廢了幾年,架子還在,應該能挑出可用之人。

宦官中一直流傳燕王仁愛之名,連方孝孺都有耳聞,不知道的,或許只有身居皇宮,被宦官和宮人包圍的朱允炆。如果派宦官報信,老謀深算的燕王應該也會中計。

“派遣錦衣衛入燕貽世子,令宦官至燕王處報信,此計可成。”

重新啟用錦衣衛?

建文帝臉上浮現出幾許遲疑之色。

暗地裡他一直在用錦衣衛,同燕王有牽連的勳貴和武將家中都有錦衣衛的耳目。可大部分朝臣,尤其是文官們一直被矇在鼓裡。依方孝孺計劃行事,無論事成與否,錦衣衛都會被擺到檯面上,這同朱允炆一貫的形象完全不符。

宦官更讓建文帝皺眉。

太-祖高皇帝親自立下石碑,宦官敢幹預政事,發現就砍頭。剝皮充草是官員的待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元鎮魔人

柒號小刀

玉姐

超氣小仙女

正宮極惡

絕對601

第七空間

雨霖鈴

小心惡公子

換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