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三章,清和,來自遠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燕王府,承運殿暖閣內,朱棣一身大紅親王常服端坐在上,世子朱高熾恭立在朱棣跟前,將定好的計劃詳細道出。

“兒認為,應儘快遣人出邊,收攏草原部落。隊伍人數不需太多,可設正、副使各一人,護衛若干,攜帶鹽和茶葉等,假作商隊以防有失。攜帶之物可贈送部落首領,以利誘之。殘元正在內-亂,部落之間混戰不休,勢力日漸削弱,趁此良機引部落內遷,是為良策。”

在燕王面前,朱高熾侃侃而談。

北平守衛戰之後,燕王更加重視這個長子,也讓朱高熾愈發自信。

燕王聽得認真,不時詢問兩句,朱高熾說得愈發詳細,底氣也越來越足。

道衍坐在一旁,半合著雙眼,輕輕捻動佛珠,一直沒有出言。

朱高熾說完,燕王沒有馬上點頭,而是問道衍,“大和尚認為此計如何?”

“世子高才,此計大善。”道衍說道,“正使人選,世子可有考慮?”

朱高熾道:“此計實乃燕王后衛僉事孟清和所獻,孟僉事可為正使。”

“孟清和?”

“正是。孟僉事於招攬朵顏三衛一事上立有大功,為人機敏果決,行事有章法,且為獻策之人,應可當此重任。”

燕王沉吟片刻,手指輕輕敲著膝蓋,“倒也可行。”

道衍卻輕輕搖頭,“王爺,不可。“

朱高熾眉頭微皺,在燕王跟前,道衍的話一向管用,只要他不同意,正使人選就要再議。

“大和尚認為不妥?”

“回王爺,孟僉事獻此良策,為人聰敏可用,世子薦他為正使定是多方考量。然,”道衍頓了頓,“尚有不足之處。”

“不足之處?”

“孟僉事雖有才,然未及弱冠,經驗尚且,對殘元大漠未必瞭解。”道衍和尚見燕王臉上閃過一抹恍然,繼續說道。“貧僧認為,此行當派一瞭解當地風俗及部落糾葛之人,官職為何暫且不論,最好為王爺近身之人。”

“近身之人?”

“當可顯示王爺親近之意。”

“大和尚此言有理。”

說到底,朱棣只是個藩王,派出“使節”本就名不正言不順。官職再高也比不上朝廷,打出名號也夠不上品級。不如派遣身邊之人,更顯得有誠意。

再者,北元風俗不同明朝,出使之人言行皆應謹慎。各個部落三天兩頭的打上一仗,不瞭解部落之間的敵友關係,不知道上門做客的規矩,會遇上不小的麻煩。前腳剛與一個部落首領交好,後腳踩進敵對首領的帳篷裡,不知情的各種拉關係,還想奶茶烤肉的招待?

掃地出門是客氣,脾氣火爆點,直接-操-刀子砍人都有可能。

得罪的部落多了,這就不是去招攬人手,而是給朱棣結仇了。

道衍一番解釋,燕王深以為然,朱高熾臉上不由得顯出一抹慚色。

“兒未曾考慮這麼多,險些誤了父王的大事。”

朱高熾一向謙遜,意識到自己考慮不周,立刻開口認錯。在老爹跟前丟了面子不算什麼,梗著脖子堅持完全沒必要。

“你處事經驗尚淺,一時想不周全也無大礙。”燕王沒有責怪朱高熾,反而安慰了他幾句,溫聲道,“先下去吧,正使人選,孤自會考量。”

“是。”

朱高熾退出了暖閣,看著房門關上,才轉身離開。

暖閣內,朱棣端起茶盞抿了一口,沒好氣的哼了一聲,“大和尚是故意的?”

“非也。”道衍搖頭,“世子心急了些,本意是好的。貧僧只是點播些許,王爺明鑑。”

“是嗎?”朱棣放下茶盞,同意了道衍的話,“是急了點,倒是比溫吞要好。北平一戰,到底是長進了不少。擱在平日,他推舉的人也算不錯。”

道衍捻著佛珠,沒點頭,也沒表示反對。

人已經摘出來了,多說無益。

靜靜思索片刻,朱棣吩咐候在一旁的鄭和,“去叫侯顯過來,另派人將楊鐸從真定召回,越快越好。”

“奴婢遵命。”

洪武二十九年,燕王北征沙漠,侯顯以內宦隨軍,表現果敢勇猛,很快獲得朱棣的賞識,被召至身邊聽用。

那時,鄭和才剛剛嶄露頭角。

侯顯有辯才,個性剛毅,熟通蒙藏語言,曾深入北元腹地,瞭解當地風俗,又一向對燕王忠心耿耿,絕對是最好的出使人選。

“這個孟清和,”燕王遲疑了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光輝之誰與爭鋒

美麗心點

幽藍之尾[人外]

魔鬼椒

棄妻難再逑

葦葉

時傾

木慕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