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無邊的寒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部分,射天狼(中篇小說集),無邊的寒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蜃畹湫偷難籩新健4送猓�霞�抻脅歡仙下〉那魘疲�北�筧淳哂邢陸檔那魘啤!�
“南極洲與北冰洋形成異常鮮明的對照!”我說。
“我們可以把北冰洋看成是一枚反置的白色圍棋子,凸面朝下。再把南極洲看成是一枚正置的黑色圍棋子,凸面朝上。兩者的面積都恰好是一千四百萬平方公里,南極洲的高度和北冰洋的深度也異常接近。我們完全可以拈起南極洲,輕輕一放,它正好鑲合在北冰洋裡。地球的兩端就一樣平滑了。奇妙嗎?南北極分別位於地軸的兩端,其形態上的反對稱現象在構造學上有重要意義。
“另外,全球陸地的三分之二集中在北半球,呈放射狀由北向南展開,離北冰洋越遠,陸地面積越小,各陸地幾乎全具有倒置三角形的形態。五大洲綜合成一個以北冰洋為中心
的大陸星(圖一)。
而大陸星以外的唯一陸塊:南極大陸,卻坐落在地球的最南端。也就是說,地球上的陸塊越北越密集,最北端卻是大洋。越往南陸塊越稀少,最南端卻是一塊大陸。眾所周知,放射狀或星狀結構,都是物質從幾何中心向四周擴散的結果。地球表面的海陸結構,也統一表現為以北極為中心向南極有規律地變化。你知道怎樣製做陶器嗎?”
“曾經見過。”
“看看這兩張照片。”(圖二、圖三)
圖二
“上面是一隻普通的半釉粗陶器,表面的釉紋圖案與地球表面大陸驚人的相似。你知道,給陶器上釉,是在陶器旋轉時,釉料自上而下流動著塗淌上去的。而地球也正是不停地旋轉,
北冰洋就是地球上端被捅開的巨大圓口,大陸物質不斷湧出,沿地球表面往南端流去,沿途漸漸凝固成大陸。南極洲便是其中抵達終點的很少一部分。到這裡來。”
孟中天把我帶到屏風後面,啪地亮燈。這裡被隔開十多平方米的空間,巨幅地界地形圖覆蓋了整面牆壁。此外,四周還有許多區域性圖,是倍率較大的典型地貌的平面或剖面圖。一張乒乓球桌上堆置著各種模型、文稿,茶几和書架上或立或倒散亂著許多地質學方面的書籍。電源被安置上穩壓器,燈光明亮而柔和。我們面前木架上有隻地球儀(圖四),孟中天注視著它說:
“這是我依據當時的地球條件製作的模型。我讓這個地球儀快速旋轉,讓濃稠物質從北極湧出,它們自然地向下端淌下去。”
“啊,和真的一樣!”我脫口驚歎。
“它們就是真的,”孟中天糾正道。“幾十億年並不遙遠。北極是全球大陸的源頭,是一座超級火山口。D.K協會的唐·安德森甚至認為,四十億年前,‘地球曾一度被深達四十公里的巨大的熔岩海洋覆蓋。談到這句話我嚇一跳,以為他已發現了地球的真正奧秘,再讀下去才知道他也只是區域性推理。中西方地學界四大學說的共同毛病,就是沒能真正把地殼與地球、天體的發展聯絡起來,即使有創見也是剖面式的或破碎式的,沒有整體觀。但是我估計,大量地質和宇宙方面的發現,使他們不久後也會製造出我這個模型,所以我得加快步伐。”
我久久凝視模型,被它的美所感動。金黃的大陸物質以柔軟的肢體富有韻律地朝四周延伸,瀰漫在藍色的海域裡。北極猶如嬰兒的小口張開,既似傾訴又似渴求。整個模型呈示著鮮嫩的生命之美妙。我把這一點告訴孟中天。孟中天感嘆著:“我製作這個模型就是為了親眼觀看地殼誕生時的景象。你看大陸塊的姿態多麼隨意,多麼協調,像只巨大的海星。這種形態與宇宙中許多生命形態近似,造成這種形態的關鍵是自由。比如,海中的海星和許多藻類,它們的形態就比陸地上的生物自由,因此也更像地殼的初始形態。我想,人的思想如果可以塑造成型的話,肯定也是這種形態,當然必須是自由的思想。”孟中天指示著模型頂端的北冰洋,“岩石學早已表明,全部大陸物質都孕育於地球深部,它們在一定條件下沿一定的通道來到原始地表。北冰洋正是它們的出口。洋中間這道橫亙物,就是洋底的羅蒙諾索夫海嶺,它的走向穿過北極的極點,將地球的出口北冰洋分為兩個巨大海盆。東側是歐亞海盆,西側是加拿大海盆,原始大腦分別從這兩個海盆中湧出地表,再向東西兩側流淌。還記得才你看過的大陸星(圖一)圖片吧,上面的各陸塊並不按照標準放射狀向四周均勻蔓延,而是相對集中在東、西兩半球各一定經度範圍內,為什麼?因為東半球的歐亞大陸是從歐亞海盆中湧出,西半球的美洲大陸是從加拿大海盆中湧出,彼此大致相揹著朝南極流淌。對此,我們又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