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部分,新任縣委書記,一米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激動的光芒。“再說說第三產業,工業不景氣,下崗人員增多,連累的商業也不太好,市場不活躍,倒是一些高檔餐館和娛樂場所生意還是蠻紅火的,不過卻是以政府公務員還有一些暴發戶們為消費主體的,說起來讓人哭笑不得。還有人私下裡議論說,清江城區多少年都是老樣子,城區建設幾乎止步不前,可是我們又有什麼辦法?周書記你是知道的,清江縣的財政基本就是個吃飯財政,能保證幹部們的工資發放就很不錯了,哪裡還有多少餘錢投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錢誰都會搞,沒錢寸步難行。”王振華停下來喝了口茶水又接著說,“也真是邪了門了,你說我們也搞過幾次精兵簡政,裁減部門和人員,壓縮行政事業單位人員編制,提高行政效率,減輕財政負擔,可是這麼多年下來,人員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更增多了不少,政府財政一年比一年吃緊,誰都知道機關部門是個好地方,旱澇保收,人人都想著往裡面進,有個別的機關單位的頭頭置縣裡的政策規定於不顧,一心只想著自已撈好處,送人情,拚命的往自已單位裡塞人。。。這個風氣啊,也確實是要改一改了。”
第二十九章(2)
周安邦對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的現象也深有同感,但這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非一朝一夕所能徹底改變的。周安邦見王振華說到縣直機關部門違規進人的現象十分生氣,不禁聯想到有人在背後議論他培植個人勢力,營造關係網的事情。現在社會上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幾乎每個官員在談到*現象時都義憤填膺,義正詞嚴,可是貪腐分子還是一個接一個的冒出來,可見有的人是本性正直,表裡如一,有的人則是裝腔作勢,故作姿態,只不知眼前的王振華是屬於哪一類人。
周安邦對王振華說,“我們商量一下具體的措施和計劃吧,我想由你們縣政府牽頭,把我們今天的談話要點總結歸納一下,搞一個《清江縣經濟發展規劃綱要》,然後交常委會討論透過,再由縣人大立法備案,這樣的話,就可以避免你剛才所說的一把手們一人一個思路,一人一套方案,今天這樣搞,明天那樣做,來回瞎折騰的現象了。”
王振華大聲說,“可以可以,我認為這個做法好,我舉雙手贊成,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少走彎路,避免左右搖擺了,以後不管誰當一把手,都只能對這個《發展綱要》進行補充和完善,努力實施,但不能另起爐灶,另搞一套了。”
周安邦說,“如果我們的認識統一了,那就這樣做吧。我們現在來具體談談農業問題,我認為任何時候農業都是個基礎產業,萬丈高樓從地起,任何時候農業的基礎地位不能丟。何況我們清江是個農業大縣,人口結構中農村人口占了絕大部分比例,不管到什麼時候,只要確保大家有衣穿,有飯吃,就不會亂套。我們清江所在的江州地區一直是全省最重要的糧棉產地,我們一定要確保糧食和棉花的種植面積,確保完成每年的糧棉統購任務,可以多想一些科學種植的辦法來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增產增收。。。”
王振華說,“對,把縣裡和各鄉鎮的農科技術人員都派到農村去,實地指導農民種植,解決病蟲害防治,高效種植等各種農技問題,技術力量如果不夠的話,可以請省裡市裡的專家來授課,答疑解惑。規定農技人員必須每年有多少時間在農業生產第一線,每年必須舉辦多少場次農科技術講座,不要總是浮在上面無所事事,混日子。還有單靠種糧棉也不能致富,只能混個溫飽,在確保糧棉種植任務和產量的前提下,要大力發展農村多種經營,大搞種養殖業,我們清江縣是水鄉園林,河流水塘眾多,可以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養魚,小龍蝦,烏龜,甲魚,鱔魚等,這些東西市場需求大,我們離江州和省城都很近,還可以把水產品直接向江州和省城市場供應。我們清江縣的水土好,前些年種植的香瓜,西瓜,黃金瓜也很受市場歡迎,後來因為種籽和病蟲害的問題,現在這些經濟作物都很少種植了,如果我們縣裡出面幫助解決了農科技術問題和種苗問題,還有肥料農藥飼料採購供應問題,我們清江縣的多種種植養殖業就能取得很大的發展,帶來可觀的經濟收效。”
周安邦說,“對,您說的這些都很重要。還有一點,雖然我們清江是個農業大縣,但農村人口逐年增加,人多地少的問題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都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要化解這個矛盾有兩個辦法,一、推廣促進勞務輸出,引導轉移富餘勞動力,既解決了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又為清江縣創造收入,增強消費力,促進商業服務業發展。東風鄉黨委書記張仁本同志在這方面有一些很好的想法,我讓他專門寫了一個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