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2部分,無雙鬼才,賴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人皆失色大驚。袁紹正欲遣人前往探聽,然帳外卻忽有鸞鈴響動之聲傳來,待馬到中軍,便見關羽手提華雄首級一把擲於地上。而其時曹操以手使之,酒盅之中,其酒尚有餘溫。
曹操自然是大喜,便將手中酒遞與關羽,關羽恭敬接過一飲而盡之後便轉身回到劉備身後站定。而此時劉備身後另一人高聲大叫道:“俺哥哥斬了華雄,何不就此殺入關去。活捉董卓,更待何時?”袁術本就因為關羽得勝而回心有不悅。聞言更是大怒,喝道:“我等身為朝廷大臣尚自謙讓。量一縣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揚威!都與趕出帳去!”
曹操哪裡還能讓袁術發出這邪火來,於是便出言道:“得功者賞,何計貴賤乎?”袁術聞言冷笑道:“既然公等只重一縣令,我當告退。”曹操當然更不能讓袁術這麼就離開,也只得無奈道:“豈可因一言而誤大事耶?”一邊使眼色命公孫瓚且帶玄德、關、張回寨。
眾官見此情況也曉得今日怕是就到此為止了,於是也各自散去回營了。
而華雄手下敗軍此時也將華雄兵敗被殺之事帶回汜水關了,而這個訊息自然也沒有瞞過孫堅和徐濟。而李肅得知這訊息立刻便慌了,於是便立刻寫告急文書。發往洛陽向董卓求援。
而此時的徐濟也有了另外的打算,短時間內想要攻破汜水關是絕不可能之事,華雄一死接下來前來汜水關的必然就是呂布了,那麼想要短時間內有所進展是絕不可能的了。所以徐濟決定另闢蹊徑。不過這還得先看看董卓接下來一步的反應在做決斷。
董卓聞聽華雄為諸侯所殺之事便立刻召集李儒、呂布等議事。李儒也算是早料到必有此事,得聞華雄之事便對董卓道:“丈人,如今折損了上將華雄,關東諸賊聲勢浩大。袁紹既為盟主,然則其叔袁隗如今卻在洛陽為太傅;倘或裡應外合,深為不便。當先除之。請丞相親領大軍,分撥剿捕。”
董卓深以為然,立刻便喚李傕、郭汜各領兵五百,將太傅袁隗家圍得水洩不通。待董卓親至便下令不分老幼。將袁隗府中之人盡皆誅絕。再令呂布先將袁隗首級帶往汜水關前告知袁紹。而後董卓遂起兵二十萬,分為兩路直奔汜水關而去:一路令李傕、郭汜引兵五萬,只需駐守汜水關。不要廝殺與諸侯廝殺;另一面董卓自領十五萬,同李儒、樊稠、張濟等守關後通往洛陽的必經之路。此處距離洛陽五十里。
而呂布此時已然領三萬軍馬。去往胡軫之前立於汜水關在的大營。而董卓卻在關上屯住。這邊袁紹也得探馬來報的訊息。於是袁紹便聚眾商議。曹操開口道:“董卓屯兵汜水,截住我等之路。如今便可勒兵一半前往迎敵,酸棗大營只留守卒便可。”
袁紹納其計於是便分王匡、喬瑁、鮑信、袁遺、孫融、張楊、陶謙、公孫瓚共八路諸侯,往汜水關迎敵。而曹操則率部以為策應。
八路諸侯得令之後便各自起兵趕往汜水關。河內太守王匡因大營離汜水關較近是以引兵先到。而呂布得聞訊息便帶鐵騎三千,飛奔來迎。王匡將軍馬列成陣勢,勒馬門旗下觀望,只見呂布單人出陣: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棉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繫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端的是氣勢非凡。王匡心中已然弱了三分氣勢,便回頭看向眾軍道:“誰敢出戰?”
陣中忽有一人策馬挺槍而出,王匡定睛細看見是河內名將方悅。方悅策馬而出舉槍直取呂布,呂布也馭馬揮動手中方天畫戟迎敵,兩馬相交二人交手不到五合方悅便為呂布一戟劈於馬下,呂布既斬方悅趁勢挺戟直衝王匡而來。王匡哪敢交戰?立時便撥馬轉身奔逃,主帥逃離自然也導致兵無戰心,於是王匡軍立時呈大敗之勢四散奔走。呂布單人獨騎在王匡軍陣中東西衝殺,一時之間竟如入無人之境。
正當王匡以為必死之時身後突來援兵,卻原來是喬瑁、袁遺兩軍皆至,二人見王匡已然為呂布追殺,便急忙來救王匡。呂布眼見諸侯軍人多勢眾方才揮軍後撤,但呂布哪裡有那麼容易對付,便是撤退之間也依舊不忘殺人。三路諸侯,各折了些人馬,自然不敢再關下久留,三人於是便退後三十里下寨。隨後五路軍馬都至,眾人便於一處商議,王匡言及呂布英雄,無人能敵,恐怕難以戰勝。眾人也正為此憂心忡忡便又聽帳外小校通傳呂布正於帳外搦戰。八路諸侯聞聽此話不敢怠慢,於是一齊上馬出營列陣以對。呂布此時身在高岡上,自然是將諸侯一應佈置看的一清二楚,只見諸侯軍分八隊,顯然是此處有八路諸侯。但呂布向來是囂張無比的性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