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0部分,無雙鬼才,賴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允,那徐濟如今倒好像是劉協的心腹似的。
所以現在對抗徐濟已經全無必要,一不小心還有可能給自己惹來殺身之禍。
若是說劉協是昏君呢?那似乎更說不通,這劉協原本一直在權臣的控制之中,殺王允只不過是劉協隨心所欲下的第一個命令而已,而且證據充足,誰又能說劉協這麼做是錯誤的呢?所以更談不上“直諫”或者“死諫”了。
故此唯有默默的接受徐濟的所作所為,至少在現階段,誰反對徐濟就等於反對劉協。
因此,徐濟收編長安軍隊的工作極為順利,在加上自己有郭淮、王凌、王晨這三個熟知長安軍隊部防的地頭蛇,做起事情來哪還不順風順水、事半功倍?
史阿這大漢第一劍師自然是跟隨劉協回宮。
看著郭淮領著王凌和王晨井井有條的安排一切,徐濟這才放下心來。
這期間,長安城的居民並沒有因為王允身死皇帝回宮而有多大的情緒波動又或者興奮異常。生在亂世,什麼光怪陸離的事情他們都已經司空見慣了。他們已經學會了用眼睛觀察。用懷疑的態度來對待眼前地一切。任何所謂的希望在他們地眼中都變得十分的可笑,故此長安城地氣氛十分地冷淡。不過長安城的大小官員們卻看時忙碌起來。徐濟的突然殺到和劉協以雷霆萬鈞的手段處死王允給這些政客們帶來了不小的震動。
他們都在考慮自己的政治生命今後該何去何從。
隨即。劉協在朝堂之上召集長安城地群臣。當群臣到來時。長安城的軍隊已經盡數落入到徐濟的手中。雖然在收編的時候偶有抵抗,但是在王凌和王晨還有郭淮的“勸說”之下,這反抗被迅速地破滅。至少在表面上停止了對抗,畢竟現在是由皇帝“掌權”,王允身死,而且身敗名裂。若是抵抗的話便等同於叛賊之舉。
劉協當然明白自己的立場,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命令徐濟總管幽州,幷州,青州。徐州,充州;翼州六州的事務;並封之以大司馬之職。同時命令徐濟專事征伐,解決幽州地邊疆之患和豫州揚州北部的戰事。
當然還有其他一系列人員調動和大臣任命。這其中當然包括長安城守軍一些列下屬軍官的任命,這些人在名義上當然只接受徐濟這大司空的指揮調動。
這道命令一下。徐濟名義上的權力立時激增,這等於說在六州之內徐濟就是個土皇帝,不說別的,至少六州地刺史他自己可以隨意更換。
更何況這大司馬一職了,立刻使得徐濟變成大漢權利最大地位最高的軍事長官,更可以調動天下兵馬。現在天下大亂。劉協又令徐濟專事征伐,這等於把隨意殺人的寶劍放到了徐濟的手裡,可以說劉協對徐濟的恩賜已經到了極點。
不過徐濟卻並不是十分開心,他再一次發現。自己絕對不可以放鬆對劉協的警惕。尤其是劉協當著這許多臣子的面給自己這般大的恩寵之後。這些時日,徐濟只顧得對付王允和解決長安控制權的問題去了。早已經把這劉協拋到了腦後,他實在沒有想到劉協會此時擺自己一道。雖然自己可以化解。但那要過一段時間才可以,現在自己唯有隱忍不發。讓劉協得意一段時日。
在朝堂上眾人的祝賀聲和羨慕聲中,徐濟無奈地和其他接受任命的大臣跪倒謝恩。
不說劉協對其他人的人事任命有拉攏人心之意。就說劉協對自己名不副實的封賞,就令徐濟心生不滿,對劉協心生警惕。
的確,從表面上看,自己受到了天大的恩寵,可仔細一想,這又算怎麼一回事?
“總管六州事物”,難道在這之前自己就沒總管六州事物嗎?這六州的官員哪個不在自己的調配之內?
還有那個大司空一職,更是雞肋得很,所謂的“掌管天下兵馬”簡直就是個笑話。兵荒馬亂之中,自己能掌管的就是自己的部隊,再加上眼前這剛剛收服的長安的軍隊而已,又哪能掌管天下兵馬那?
中央集權的鬆散乃是東漢建立的時候就已經存在的問題;可以說東漢自建立起就從沒有真正意義的完全控制天下兵馬的;更何況是現在呢?難道自己可調動曹操又或者孫策的兵馬嗎?
若是可以的話;那天下也不會大亂了。還有那個專事征伐,說得更是語焉不詳,就現在看來,袁紹和長安地區都需要平定,可是劉協並沒有說在消除這些勢力之後,這些地區歸誰來支配。到底是徐濟呢?還是另外派人出任州郡的刺史或者是太守?
誠然,作為大漢的臣子來說,徐濟的權力實際上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實在已經是榮耀到了極點,但是作為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