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3部分,無雙鬼才,賴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勿以善小而不為’,今日若不追究用心險惡者,只怕會令百官莫衷一是,還望聖上三思而行。”
一著急,徐濟連劉備教訓他兒子的話都搬出來了,不過所幸徐濟臨時改口說成“坊間老者”了。不過看樣子在自己所在的這個時空裡劉備只怕是沒機會說了,這麼精闢的話若是不說出來豈非是一種浪費?
徐濟此言一出。朝堂上眾人立時便對他刮目相看。雖然早就聽說過徐濟的厲害,但更多的是集中在徐濟的軍事才能上。沒有想到鬥起嘴來徐濟同樣這般犀利。
王子服等人雖然有心反駁,卻又不得不承認徐濟以大司空的這個良身份說出這番話來實在是名正言順,而且立論極為牢靠。即使要出言相譏也不知道如何入手。劉協萬般無奈下才道:“徐卿家所言極是。”
下面的事情就好說了,先是問到了長水校尉種輯的身上,因為這件事情本來就該由他的通報,所以問罪就應該在他的身上,不過太僕魯馗卻極力為種輯開脫,說種輯有傷在身。正在家中休息,這件事情只怕也不知道。要治罪只能治種輯手下暫攝其職的人,太僕魯馗此言一出,王子服等人立時出班齊聲贊同。如此一來,自然是大事化小事了。這當然在徐濟的意料之中。不過自己打擊對方囂張氣焰的目的卻已經達到了,尤其是大鴻臚周奐被劉協罰了一年的俸祿,這雖然無關緊要但氣勢上卻已經牢牢佔住了上風,只這一點便令徐濟極為開心。
代借劉協之手教訓了這一干人等之後,劉協沒好氣道:“徐卿家,這回我們可以討論漢中和咸陽的戰事了吧?”徐濟也知道自己佔點小便宜無甚大礙但卻不能太過分。更何況現在他更關心的是如何名正言順地把自己的軍隊調進長安而不落人口實,於是又在心中計劃了一番,直到覺得毫無紕漏,才恭聲道:“陛下聖明。不過天下凡事有果必有因。若我們可以找到現在戰局發展不利的原因,我們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眾人點頭,徐濟沉聲道:“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一件事。漢中、西涼的軍隊來勢兇猛,到底是衝誰來的?我想長安新定。王允伏誅,聖上回長安地訊息漢中和西涼到現在還不知道呢。否則給他們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做出此等事情來。”眾人點頭,徐濟的意思很明確,這場戰爭的起因和劉協與自己全無關係,所以責任不在劉協和他徐濟身上,自然也就無法追究戰事不利的責任。徐濟先行撇清關係,自然就會站在不敗之地。要是勉強追究責任,那隻好怪在王允的身上。這個結果當然是皆大歡喜了。畢竟誰也不願意把這戰局不利的責任攬到自己的身上,現在徐濟這麼說是在息事寧人,並沒有弄個什麼“王允餘黨”來趁機打壓別人,卻長出了一口氣,紛紛慶幸徐濟不在此大作文章,雖然有劉協護著,但被徐濟反咬一口卻是一件十分頭痛地事情。他們又哪裡知道徐濟這麼做是另有目的?看著眾人都同意自己的意見,徐濟才問道:“敢問各位大臣,漢中戰事的起因到底是什麼?”
越騎校尉王冷哼了一聲道:“|太司空這是明知故問,漢中的戰事根本起因在於益州刺史劉焉有謀反之心,當時大司徒王允大人才會主張出兵征討漢中,更何況徐大人因該知道,益州的張任曾經半路上襲擊過聖上。”徐濟不理會王頎暗中諷刺自己劫持劉協出京的事情,相反他正是要引出這麼一番話來,故此微笑道:“原來如此,那我倒是奇怪了,為何漢中和咸陽打得熱火朝天,周圍的城市地守軍居然按兵不動不去救援?漢中且不說,單說張繡的糧草重地咸陽,既然張繡大軍乃是為朝廷出力,為何到現在卻是一種孤軍奮戰的局面?那扶風、武功、新平三地的守軍在幹什麼?張繡既然把糧草之地安置在三座城市之間,就是為了起來遙相呼應相互支援的作用,為何現在會岌岌可危?而最令人感到奇怪的事情是圍攻咸陽的不是別人,居然是李傕郭汜這兩個人人得而誅之地逆賊,為什麼那三地的守軍看到二賊圍攻咸陽而無動於衷?”徐濟的話令朝中眾臣齊齊發愣。他們經歷戰亂的日子太多了,長安的大臣們已經養成了一種條件反射,一聽說戰亂只會覺得頭痛,想要躲避戰亂。早就已經忘記了如何思考,也許痛苦的經歷已經麻痺了他們。讓他們忘記了思考。徐濟的這翻話卻讓眾人鎮定下來,更引領眾人開始思考。那王欣一時忘了敵我,出聲道:“大司空言之有理!這事情的確奇怪。會不會是因為張繡是王允的心腹,因為王允身死,各城的守將認為張繡時日不多,所以不加救援?“說完後才猛然想起自己的身份,不由的大感尷尬,望向徐濟,卻見後者向他點頭微笑,令這粗豪的漢子頗有點不知所措,如此一來就沒有看見王子服等人對他不滿地樣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