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7部分,無雙鬼才,賴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嚴又說道:“至於說到蔡氏家族,更是咱們荊州首屈一指的大戶,若是說出謀劃策的話,那當然是蒯越先生的事情,但是出兵打仗就要看蔡世家族的蔡氏三兄弟了,錦州乃是水鄉,不比中原之地,習慣馬戰和步戰,我們荊州只擅長水戰。蔡氏三雄可是我們荊州最厲害的水軍將領。”

頓了一頓道:“更何況蔡世家族還和劉表大人聯姻,那地位自然非比尋常。”

徐濟聞言心中一喜故意笑道:“怎麼?正方?以你的本領在荊州居然沒有列入到名將中?”

李嚴頹然一嘆道:“我又算得了什麼?我聽說荊州有一員大將名叫黃忠黃漢升的,武功蓋世,據說一點都不會弱於長安城的溫侯呂布。可惜無緣相見。不過聽說還有一人名叫文聘,也是當世豪傑。不過卻已然投奔當今駙馬徐濟去了,我倒是無緣的見。不過說實話,我倒是真想要會一會。”

聽到文聘的名字徐濟面上雖然帶著微笑但心中卻是隱隱一痛,文聘絕對是他看好的擁有大將之風的將領,可惜卻因為自己的失誤葬身與呂布手中。

不過徐濟很快就拋開了這些,雖然悲痛難忍但是如今自己已經不能因為一個人的生死而有所懈怠了。此時徐濟的心裡開始琢磨自己如何花費最小的代價奪得荊州,徐濟可不想等劉表老死的那一天再接手兗州。現在劉表還硬朗得很,短時間內只怕死不了。自己不可能像歷史上的曹操那樣白白撿一個便宜。

兵法有云:用兵之法,有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圍地、死地。所謂“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圮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荊州就是一塊“爭地”,所謂的“爭地”就是“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的地方。

在歷史上。荊州就是如此,若是劉備若得荊州,就可以從荊州和益州夾擊中原,實現“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目標;孫權若得荊州,便可依長江天險,鼎足於江東。抗衡於曹操,進而謀取天下;曹操若得荊州。便可雄據長江上流,乘長江而下。吞併東吳,一統天下。因此這就註定在荊州問題上,三方必須有一場龍爭虎鬥的。

故此,對於徐濟來說,荊州不但要據為己有,而且還必須是他的“獨佔之地”。

袁術和當年的孫堅很明顯看中了這一點。

徐濟當然也不例外。

袁術採用的方式是武力征服,那麼自己又該如何作為呢?

原來的打算是挑動劉表的子嗣之爭,不過現在看來卻絕對沒有這種可能,畢竟劉表現在還處於年富力強的階段,劉表到荊州也不過是四年過頭那個樣子,和蔡夫人與沒有孩子都在兩說著,還談什麼劉琮和劉琦爭繼承的位置呢?

看來要奪取荊州沒有那麼簡單。

哎,要使郭嘉又或者荀彧在這裡就好了,相比之下徐庶就差了很多,隨機應變的本事他到是有,但是一碰見這樣的戰略問題,徐庶的本領也就到家了。

可惜自己身邊這一批好友都被自己安排到兩州各處要職去了,以至於自己如今缺了個能商討大事的人?

而此時,徐濟腦海中突然閃過那個還未出山的諸葛亮的《隆中對》,想到這裡徐濟只感到自己的腦中靈光一閃,馬上想起了奪得荊州的辦法。

一言以蔽之,若想得天下,必需得荊州;若想得荊州,必需的益州。

其實不僅僅是在三國時代,其實就是在別的朝代,荊州之地也是天下的樞紐,每一次“治亂”、每一次王朝的更替,北方的力量和南方的力量總是在這裡交鋒,以決定天下的歸屬。南方有荊州就可以攻擊北方政權的根據地和後勤基地,而北方政權有了荊州就可以延江南下,平定楚吳。

在歷史上,曹操這個最有可能結束三國亂世統一中國的人就因為無視這種規律而喪失了機會。

若是曹操在東平呂布,北滅袁紹,西迎漢帝於許昌,南討袁術於汝南之後,並沒有想要南下滅吳的話,也許歷史就改變了。

若徐濟是曹操,則一定在得到荊州後放緩自己的腳步,穩紮穩打。

應該先滅馬騰、再滅張魯,後滅劉璋,尤其是益州,絕對不可以像曹操那樣把張松罵走,放著蜀種地圖而不要,只要自己一旦得到蜀地,便可穩固荊州,形成對東吳的最後一擊。

其實這個思想就是《隆中對》的思想,而且是古今通吃的一個方法。

如此看來自己謀奪益州必須提到日程上來了。

對面,李嚴在那裡滔滔不絕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虐愛:強寵公主

大刀闊斧

傾心凰女

1

梁蕭升官記

可否出離

犯罪偵探決定拯救世界

尤絨

小蘑菇

一十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