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驚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1章、國孝期間,欲納美妾,庶女芳菲,夜雨驚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閔雲凱和其他幾位兄弟都不大一樣,從小不如意,一路跌跌撞撞,是個爹不親孃不疼的倒黴蛋。長房一向將希望寄託在閔雲澤身上,凡是有了好的機會,那當仁不讓,都是閔雲澤的。學堂裡唸書,閔雲澤可以開小灶,他閔雲凱卻不能。
如今長到十六七歲,身邊圍繞的都是些狐朋狗友,一味巴結想要討好處的都是些不入流人物。閔雲凱自己倒是不在意,每每聽了這些人奉承的話語,他也偶爾能感到一絲慰藉。
大太太放寬對閔雲凱的約束,不僅僅是從學業上,更是從金錢上。她囑咐賬房,三少爺也到了出門應酬的年紀,所以除了每月的月銀,額外多添二十兩,和大少爺、二少爺等同。
閔雲凱手中一下子松範許多,但即便是這樣,要他拿出幾百兩銀子在府外接辦私宅,卻也是一件難如登天的事情。
閔雲凱這位叫碧荷的相好,據說是揚州人士,年前來了富春城,只以賣藝為生。那段時間,閔雲凱正風光,每日宴請他的人比比皆是,這位碧荷姑娘十次有八次都被請去唱小曲兒。
經“有心人”介紹,閔雲凱與碧荷一拍即合。
閔家三少爺想置辦個院子,還用自己掏銀子?早有殷勤的朋友幫忙尋地方,看風水,談價格。
最終要的是,幫忙出錢!
沒人擔心閔雲凱賴賬,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閔雲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正春風得意呢!
頭兩日,大太太將易緣大師寫的推薦信交給閔雲凱,閔雲凱知道自己即將啟程入京,又是好一番得意,當晚就出門與眾友在元白巷酩酊大醉。
閔家族學中有不少人知道他在元白巷置私宅,也有羨慕的,也有不恥的。更有悶頭等著看笑話的。
且說這日大老爺打發閔雲凱去揚州送禮,往返一遭,少說要四五天。閔雲凱捨不得碧荷,竟想帶著碧荷一併去。
只是碧荷哪裡敢。她在揚州名聲不好。身上又揹著官司,萬一被逮住,閔雲凱可救不了她。
碧荷千般安撫了情郎,美人聲音糯如餈粑,閔雲凱早已經酥了半個身子,哪有不答應的道理?走之前吩咐碧荷,一定嚴鎖門扉,不可叫外面的登徒子佔去便宜。
碧荷口口答應,誰知閔雲凱才出城,元白巷子裡就多了一架小車。碧荷由兩個小丫鬟攙扶著,只帶了貴重的金銀細軟,一車,數人,漸漸消失在元白巷的盡頭......
芳菲早起照例來給大太太請安。趕巧大老爺也在。
“給老爺請安!”
大老爺是從早上才回的府,衣裳還是昨日的舊服,寶蓮沏了一杯濃濃的醒酒茶,大老爺邊吃,邊看堂中的小女兒:“如今是國喪期間,不好操辦,等過了這陣子。就將你和鶴軒的親事定下來。萬歲新登基,京中已經傳來訊息,為選國之棟樑,科舉照常舉行。”
大太太從裡套間走了出來,聞聽此話,不由笑道:“原本我還擔心要取消。新君真是體恤讀書人!”
大老爺捻鬚而笑:“朝中用人,雖說不拘一格,但多半還是正經科舉出身的被重用。這也是我叫雲澤勤奮刻苦的原因,聽說為了新君繼位,許多世家都站錯隊伍。今後十幾年是難翻身了。倒是翰林院的小崔大人,不聲不響就成了新君的寵臣。”
大老爺望著妻子唏噓:“說起來,還是太太有眼光,早託易緣大師給老三寫了推薦信。聽說知府大人也想送長孫去京城投奔小崔大人,可惜,易緣大師閉關不見,這條路已經不通嘍。”
芳菲暗笑,原來大老爺早知道太太所為,卻一直裝傻充愣。
難道是怕大太太追著索取那一萬兩銀子?
芳菲挺沒良心的給自己點點頭,未必就沒有這個可能,大老爺在錢財上一向挺吝惜,不過對他自己倒是大方。
今日,大老爺心情格外好,不但沒對小女兒冷言冷語,更叫寶蓮在早飯時多加了一副碗筷。
大太太冷眼看著丈夫,細嚼慢嚥,沒吭聲。
芳菲吃的津津有味,她前面那盤煎豆腐,有一半進了自己的肚子。宮媽媽的手藝真是不錯,豆腐嫩嫩的,被油一煎,酥的表層,裡面卻還是潤滑。蘸上大廚房特製的蜜花肉醬,叫芳菲吃了一塊還想再吃第二塊。
大太太專攻自己手邊的鵝膏蕈,陪著清粥小菜,滋味格外鮮美。
大老爺見這母女倆都悶不吭聲,略有些不悅,好容易耐著性子等她倆用完,大老爺這才道:“四丫頭,你去後院把小六抱來,我也有些日子沒瞧見他了。”
芳菲看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