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1部分,極品世家,打倒一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但是遠東的經濟貿易協定剛剛簽訂,全世界的經濟評論家就一針見血的指出,“遠東之戰”即將爆發,其激烈程度“不亞於一場軍事衝突”,是一場事關生死的“舉國之戰”。同時國際公司雖然不能參與這場三角混戰,但是無不對此表示極大的關切,因為不管遠東的大公司在這場衝突中是勝出還是敗退,都將對國際對手們形成極大的威脅。遠東的這些大公司,可能會出現此消彼長,可能會共同贏利,也可能會發生一損俱損的情況,但是中國龐大的市場會使這些公司收入不菲,足以和世界同行爭奪世界市場。對歐美公司來說,最好的結局是遠東的大公司兩敗俱傷,“一桃殺三士”,遠東三大經濟體一齊完蛋,最後由他們攜資金和技術優勢橫掃遠東市場,連帶收拾印度市場,那才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可惜,這只是理論上的幻想,在這場大戰中倖存下來的大公司,無一不是強者,無一不是獲得了長足進步的強者,連一些處於弱勢的大公司,也不是他們能夠輕易對付的!當然,激烈的遠東之戰也消耗了各大公司的精力和財力,削弱了他們爭奪世界市場的銳氣,更有不少大型公司被嚴重削弱,加速了被市場淘汰的步伐。
遠東之戰也被稱為沒有勝者也沒有失敗者的戰爭,而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各國政府以及大公司所關心的那些世界級巨頭,幾乎都沒有被嚴重削弱。對世界市場來說,大公司太多,但是行業巨頭就那麼幾個,各行各業幾乎全部被幾大經濟體的大公司所瓜分,所以這些公司才是某些人關心的重點。
全球各個主要行業裡,都有一些國際性的頂級巨頭,電子、新材料、生物科技三大高科技行業,向來就就是人們關注的重點,而其他傳統行業,比如能源、航空製造、汽車、機械、運輸、紡織、食品、金融、保險、新聞以及地產等行業,也是非常受人關注的。能源行業遠東企業不強勢,航空製造也相對較弱,但是在其他方面可是一點兒也不弱的,幾乎每個行業都有世界級的頂級巨頭存在。遠東的東亞三強經濟實力異常強大,中國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大國,就是韓朝也位居世界前二十之列;以市場容量而論,北美第二,歐洲第一,中國第三,但事實上,北美和歐洲經濟體都沒有東亞不成一體的三國經濟體大,世界專家一致認為,一旦東亞三國完全實現了區域化,那麼東亞經濟體肯定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超過了歐洲,更比北美龐大,這焉能不讓世界各大國尤其是國際公司關注。實際情況是,在汽車、機械、運輸、紡織、食品、金融、保險和新聞等傳統行業裡,遠東都佔有重要地位,尤以日本最為強大,中國和韓朝次之;在世界消費量巨大的三大高科技行業裡,遠東更是頗具優勢。
當然,歐美也不是處於下風的,比如在經濟危機以前,電子行業排名前20位的企業,美國佔去了6家,歐洲也擁有5家,合共佔去了一多半,而中國只不過3家而已,即使是日本也不過4家(韓朝僅有一家);又比如在前十位中,歐洲佔去了3家,中國、日本和美國各佔兩家而已。所以說,歐美可是一點兒也不遜色,只是習慣了獨霸天下的他們,不情願與遠東公司三分天下而已。新材料行業前十位的公司中,中國僅有一家,日本也不過兩家,而美國佔有了兩家,歐美合共佔據了半席,一共佔有總資產(前10位)14。42萬億中的47。6%(電子行業佔去了資產15。53萬億元中的50。6%);而在生物科技領域,中國沒有一家大公司位於世界前十的行列,日、美、歐的公司佔據了其中的九席至多!至於排名前一百位或者五十位的公司,歐美更是佔據了大多數,可以這麼說,稍有不慎,遠東的世界級大公司就會被緊隨其後的司趕超,可見遠東尤其是中國企業,在世界範圍內的形勢是多麼的不妙!
但是世界形勢是不斷變化的,從百年前的世界大公司被歐美各國霸佔,到近幾十年來日韓和中國以及印度企業的崛起,大公司的世界排名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歐美獨霸排行榜的情況,逐漸不復存在,大量後起的國際公司擠了進去,而每一家公司的擠入,就標誌著另一家大公司的黯然退出,所謂“風水輪流轉,明天花落入誰家”也。而這次遠東之戰之所以這麼引人注目,一方面是因為中日均為世界經濟大國,兩國之間的對立也比較嚴重,大家都想看K中國這個後起之秀能不能低得過日本這個老牌經濟強國,要知道歐美人即使看不上中國,但是絕對不會小瞧日本的,大家想看看這對遠東死對頭的表現!另一方面,或許人們不承認,大公司也不願意為說出心裡話,但是誰都不能否認他們對一箇中國公司的關注,各大公司無一不想看一看僅僅經歷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