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0部分,極品世家,打倒一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難道印度政府要感謝那些捲起資金逃離的國際公司麼?仙女人也認為印度政府的讚譽理所當然,他們如今可是世界頂級財團,是非常富有的財團,是一家明星財團,試問全世界有哪家公司敢在這時候貸款上萬億元來投資,又有哪家公司能夠在這時候貸出這麼多資金,又有哪家公司一邊揹負著銀行利息一邊向印度投資……
但是全世界政府中,除了印度政府,也只有Z國政府對仙女進行了表揚,幾乎在印度政府動作的同時,Z國政府也對仙女公司進行了公開的表揚,稱讚她在穩定市場、穩定國際貨幣體系方面做出的貢獻,稱讚她是商業公司的“楷模”,是投資公司的佼佼者,是“負責任”的私人公司。李氏的年輕女性們的社會救濟活動也受到了政府的讚揚,被稱為是“最有愛心的人”和“中國傑出的女性”,但是政府避免了“李氏家族”的稱法,沒有在公告中出現這些字眼,而且沒有提及對某人貢獻的表揚,只是以仙女公司和西星公司的負責人代替。
除了這兩個人口大國對仙女和李氏進行了表揚之外,其他國家都沒有進行過類似的舉動,只是瑞典的諾貝爾評定委員會有些模糊的評論,什麼“籤於仙女公司負責人李夢澤先生在經濟危機中的突出表現及其在印度經濟復甦中的巨大貢獻”,提名給予什麼獲獎者的獎勵等。政界人士不給予表彰,但是民間機構則給予了崇高的評價和各種各樣的稱號,但是不管對於什麼樣的稱讚,或者是什麼樣的獎勵,李夢澤都沒有什麼表示,公司的發言人也見招拆招,極盡所能的應對記者們的提問,推卸各種各樣的不合適的“讚譽”!
第一百八十三章 仙女在中國
評論家們或許有些誇大,但是至少他們說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仙女在國內的發展狀況不夠好,與她的中國經濟界地位不相符合。作為一家明星公司,並沒有保持足夠的強勢,不管是她的國際對手(這裡主要指遠東企業),還是國內的合作伙伴或者對手,都發覺她似乎並沒有盡全力,至少沒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爭取更好的市場效果,即使是日本公司,在公司的內部報告中也承認此事!仙女從來不是一個仁慈的主兒,作為一家商業公司,當然要盡力維持自己的利潤,只有在市場中打敗對手,才是真正的商業成功,才是真正的商業強者。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仙女公司的“弱勢”呢?
李氏在國內的產業,涉及了地產、商貿、電子、新材料、生物科技、銀行、鋼鐵、紡織、食品、基礎部品、能源和汽車等12個行業,其中汽車公司實力比較弱,所佔的股份比較少,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能源公司實力也不行,連勉強自保都不足;鋼鐵和紡織這些老行業,她基本上採用放任自流的措施,不管不問,有錢賺就行,這次經濟危機,就有8家紡織公司被同行兼併(政府主持下),還有4家公司倒閉,好在兼併的公司也都是仙女持股的公司,可以說是賠得不多,大影響沒有,只是賠點錢而已。其餘的八大行業公司,都是李氏比較重要的產業,其中商貿公司和基礎部品公司的資產比較少,對全域性的影響不大,真正讓李氏管理層關心的是仙女的電子、新材料、生物科技、銀行和食品以及西星的地產這六大產業,由於地產不景氣,勞心而沒有收益,實際上也不被大家關注。整個經濟危機期間,能掙錢的就只有仙女的五大產業了,當然,花錢多的也是這幾大產業;如今仙女的五大產業,共有資產4。4萬多億元,在國內稱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大財團,即使在國際上也是頂級大財團了(世界財富上排在了第6位)。應該說,大財團應當有大財團的氣度,應該能夠掙錢,尤其是在困難的時候,應該越能掙錢,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仙女也有自己的難處,家家都有一部難唸的經,仙女也躲不開,公司的五大產業,其中有四大產業的資產比較雄厚;而實際上,真正狀況比較好的只有四大產業。所謂的四大產業,電子公司和新材料公司是原有的產業,公司對這些產業也比較放心,銀行業是“坐地分贓”,利潤也比較高,食品公司雖然說收購時的情況比較差,但是由於收購的“不情不願”,百般刁難對手,得到了一些比較好的資產,大部分的債務都被分離出去,欠款也大多不屬於仙女,只管投資生產就可以了,所以經營狀況也不錯。
讓仙女感到麻煩的是生物科技的五家分公司,這些公司的規模都不小,但是公司狀況不大相同,欠款和債務也不一樣!仙女喜歡收購國際公司,可以對她們漫天要價,把欠款說得非常嚴重,把債務吹得比天還高,但是對國內同行就行不通了,他們根本就不吃仙女這一套,而且也吃不了。靜安公司被收購的時候,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