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鍵盤傳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三章 長安首富,紈絝到底,我是鍵盤傳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難道他是想透過收購糧食把糧價抬高嗎,可這對有他何益處?”

“阿陶,你的意思是董少卿想把長安附近多餘糧食全部收購,而後會派人四處散步訊息說糧食漲價,從而他手裡的糧食就可以待價而沽?難道你不知道,可是長安與各州的道路四通八達,即使他把長安所有的糧食全部收完,其他各州的糧食也會源源不斷的運到這裡。”

“我看不像,董少卿肯定不會這麼蠢!”說到這裡,李陶笑道:“九郎,我們也別亂猜了,找董少卿一問不就知道了?你若不方便問,我來問他便是了!”

……

夜晚,月光如灑,永和樓的一個雅間內,兩人身影正在交杯換盞。

“董掌櫃,最近生意還順利嗎?”李陶笑吟吟地問道。

“多謝藍田王,生意一要都在按計劃進行,只是……”

“只是在大唐各地設立分號的設想還要再往後拖拖!”

“難道遇到什麼困難了?”李陶皺眉問道。

“主要是長安城內還有一個絆腳石,若連長安都清理不乾淨,後方不穩如何向其他各州滲透?”

“絆腳石?”李陶不解地問道。

“藍田王可聽過王胡風此人?”

“只聽說此人是長安首富,具體的就不知道了!”

“我對此人倒是知這頗深,藍田王可有興趣聽聽?”

“那是自然!”

王胡風是扶風人,十三歲開始經商,白手起家,不到三十歲便成為一方鉅富。

十三歲那年,舅父自安州帶回十幾車當地特產的絲鞋,分送給孩子們。孩子們都爭先恐後去挑選合腳的鞋子,惟獨王胡風挑了一車別人剩下的大號鞋,推到集市上賣掉,換得五百文錢。這是他經商的第一筆收入。

五月初。長安城榆樹果實成熟,滿城飛落。風物的自然更迭,在王胡風的眼中,卻看出了無限商機。伯父家的宗祠在西市之南。內有一大片空地,正好借地生財。王胡風掃得十餘鬥榆錢,拿出賣鞋所得的五百文錢,打造了兩把鐵鏟,開始了他的掘金之路。他拜訪伯父,希望能借住在伯父的宗祠裡溫習功課,自然獲得允准。王胡風每天用那兩把鐵鏟開墾空地,播種榆錢,辛勤灌溉。這個十幾歲的少年,有著成人難及的毅力和勤勞。竟真的培育出千萬株榆樹苗。

頭一年,他砍了十幾捆榆條,以十多文的價格賣給人做柴燒,第二年就賣了二百多捆,盈利翻了幾番。有了收入之後。王胡風沉住氣,耐心地種植榆樹。

五年之後,當年的小樹苗都已長大成材,光是蓋房屋用的椽材就有千餘根,可以造車用的木料更是不計其數。這一年,他剛剛二十歲。

有了資金之後,王胡風採購了原材料和裝置。僱人製作法燭。這是一種用來引火的高效燃料,火力是普通柴薪的一倍。工人按日計酬,簡單分工,流水作業,做成了一萬多條法燭。盛夏時長安多雨,連日大雨令得柴薪價格暴漲且嚴重缺貨。法燭頓時成了搶手貨。全部銷售一空,王胡風賺得盆滿缽溢。

王胡風又將觸角伸到了倒賣茶葉、絲綢生意上,在到長安、洛陽等地,購置大量田產,僱人耕種。開設起了米糧行,從事糧食交易。如此多年下來,他逐漸累積起驚人的財富,生意遍佈北方各地,黃河上下游、江淮各省都有他經營的絲綢行、米糧莊、茶莊,洛陽等地都有他的房產。在朝廷舉行的募捐會上,王胡風一次就拿出了三十萬貫錢,可謂財大氣粗,富甲天下。

王胡風出手又豪爽,善於與人結交,有很多朋友。他深知若要生意做得紅火長久,必須得到朝廷實權人物的關照。於是,先後打通了韋皇后、安樂公主與太平公主的門路,主動為長安城東西市富商大賈的子弟求得一官半職,韋皇后、安樂公主與太平公主所授的斜封官,有一大半是由王胡風牽線促成的,王胡風的好處費自然少不了,同時也拉近了與其他富豪的距離。

錢財如此輕易如流水滾滾而來,也養成王胡風揮金如土的生活習態,整日沉醉於富貴溫柔鄉,生活極度奢靡浪費。

王胡風在京城長安西市買下了一棟大宅院,儼然象個國王,居住在京城遙控指揮著他在全國的店鋪,保證他的商業王國高速運轉。

百姓稱王胡風的宅府為“王家富窟”,極為奢華,據說他家的房子以金銀疊為屋壁,宅中的禮賢室以沉檀為軒檻,以碔砆甃地面,以錦文石為柱礎,並把銅錢當地板磚,鋪在後花園的小徑上,稱這樣可以防滑。他的床前有用檀香木雕的兩個童子,手捧七寶博山爐,自暝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當不成謀士我只好四分天下

躺平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