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鍵盤傳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二章 范蠡的故事,紈絝到底,我是鍵盤傳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開什麼玩笑,讓範長風的父親給自己行禮,這怎麼能行?可自己拿什麼給範和甫賜教呢?李陶求救般地望向範長風,誰知迎上的卻是範長風鼓勵的目光。李陶實在想不明白,範長風為何對自己有如此盲目的自信,自己憑什麼就能教得了他的父親?
李陶知道自己若是再要遲疑,讓範和甫便誤認為自己在拿架子,於是說道:“那好,咱們就從老祖宗留下的兩條規矩說起!”
範和甫父子倆眨巴著眼睛,認真地盯著李陶。
李陶也顧不得那麼多了,他信口說道:“老祖宗為何讓范家後人世代經商,不得為官?這有他的用意!老祖宗離開越王勾踐後,涉三江,入五湖,在太湖一帶養鵝致富。興一國,滅一國,‘兵聖’孫武沒做到,‘智聖’諸葛亮沒做到。兩人幾乎都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只活到五十出頭。而老祖宗卻做到了,他不僅創造了以弱勝強的光輝戰例,還善於儲存自己直到古稀之年,壽終正寢。官至相國、大將軍,爵至上大夫,毅然辭去。伍子胥沒有想過,文種沒有決心,兩人均被賜死。正因為有了這段經歷,他才真正理解了‘只可共患難,不可共安樂’、‘敵國破,謀臣亡’的千古名言。老祖宗擔心後人做官貪戀權位,無法像自己那樣激流勇退,悄然而去,最終會面臨滅門之禍,故而定下規矩不讓後人做官。說起來,這與我之前所說的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今後我也不會讓九郎去做官!”
“李小郎,精闢之極呀!”
“阿陶,說的太好了!”
聽了範和甫父子倆的誇讚,李陶不由地抹了一把額頭的冷汗。
“至於,老祖宗不讓你們在外宣揚是他的後人,他也是有深意的!”李陶繼續忽悠。
“有何深意?”
“他不想你們在他的廕庇之下經商,而是依靠自己的能力打下一片自己的天地!”
“可這何其難呀?”範和甫不禁搖頭。
“不難,其實老祖宗都做給你們看了,只是你們沒有領悟而已!”
“啊?”範和甫和範長風都愣住了。
難說道老祖宗的深意子孫幾十代都未參透,李陶一個外人竟然能領悟。
範和甫被李陶的話勾得心中癢癢的,他迫不及待道:“李小郎,你快快說來!”
“範伯伯,你可知道這十六兩秤是何人所創?”李陶問道。
範和甫搖搖頭,這秤時常用,是何人所創他還真不知。
“這秤便是老祖宗的傑作!”
“啊?你如何得知?”範和甫竟然不知十六兩秤是自己的老祖宗的傑作。
“如何得知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老祖宗的本意。”李陶當然不能說是自己後世查閱資料時得知的,他接著說道:“老祖宗當時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外加福祿壽三星,組成了十六兩秤的‘秤星’,就是為了告誡商人,缺一兩折福,缺二兩折祿,缺三兩折壽。”
聽了李陶的話,範和甫臉上顯出了異樣的光茫,他為老祖宗感到驕傲。
“信是做人之本、立身之本,誠實做人、本分做事才能成就大事業。信譽對商人來說,就像水對魚一樣重要,誠信能帶來一生的財富。”
李陶似乎開啟了話匣子,不再似之前那麼拘謹:“除此之外,我還知道一個老祖宗的故事!”
範和甫和範長風不由在心中嘀咕:這究竟是誰的老祖宗,他怎麼比我們還清楚?
不用說,李陶接下來的故事也是來自後世,但範和甫和範長風卻聞所未聞:
范蠡的二兒子在楚國殺了人,將要被處死。
范蠡聽到後說:“殺人償命,理所當然。但據傳千金之家,其子可免死於市井。”
隨之,他讓小兒子帶上大量的黃金前去營救。為了避人耳目,范蠡將黃金裝進一箇舊罈子裡,放在牛車上,讓小兒子趕車前去楚國。
臨行在即,范蠡的長子卻生氣地跑過來,因為他聽說父親,讓自己最小的弟弟去楚國,而沒有讓他去,便產生了強烈的嫉妒之心。
他來到范蠡面前,說道:“父親,我是您的長子,家中出現了此等大事,理應由我出面去營救才是。而如今,您卻讓不諳世故且從小揮霍成性的三弟去,父親您是不是認為我是一個不值得信任的孩子?”
說完,就準備拔劍自殺。
范蠡的妻子在一旁見到大兒子的這種舉動,也感覺大兒子說得有理,於是勸說范蠡讓大兒子前去營救。范蠡見夫人也這樣說,只好答應讓大兒子前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