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鍵盤傳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四百九十五章 朝廷失策,紈絝到底,我是鍵盤傳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突厥人偷襲黠嘎斯,我們遠水解不了近渴也就罷了!可突厥人與突騎施作戰,北庭的軍隊近在咫尺,為何不去援助?”李陶說出了心中的疑問。

姚崇解釋道:“一來突厥人突襲,北庭駐軍事先沒有預料到。二則北庭駐軍想著突騎施實力強於突厥,所以沒有出兵。沒想到,竟然是這種結果。”

李陶盯著姚崇道:“恐怕這是朝廷的意思吧?就算北庭有了準備,有能力出兵,沒有朝廷的旨意,也不敢妄動。”

姚崇訕訕道:“朝廷的本意是讓他們互相廝殺,最好是兩敗俱傷,這樣對大唐最為有利。”

“糊塗!”李陶拍案而起。

在整個作戰的過程中,大唐軍隊沒有出手援助突騎施,這個失策不僅毀了突騎施,而且也毀了大唐在西域諸國心中的形象。很難想象戰敗的突騎施人是一個什麼樣的心境,李陶甚至懷疑,今後還會有人像娑葛一樣的忠於大唐嗎?

李陶長嘆一聲,又坐了下來,他向李隆基問道:“三叔,如今突厥人打敗了突騎施,已經進入了西域,朝廷準備如何應付?”

李隆基道:“我和姚閣老議過了,我們的意思是從關內道與隴右道派兵增援北庭,務必要把突厥人趕出西域,決不能讓他們在西域立足。”

“早知是這樣的結果,當初就應該全力支援突騎施,一舉殲滅突厥大軍。”李陶發完牢騷後,擺手道:“不可從這些地方派兵。關內道的兵力不能動,尤其是三座受降城,這是防禦大唐的屏障。隴右的兵力也不能動,要防著吐蕃人。若讓他們乘虛而入,在背後捅我們一刀,那我們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李隆基點點頭。

李陶又道:“再說了。這調兵若調少了,於事無補。調多了,朝廷又要花不少冤枉錢,得不償失。”

姚崇問道:“那你說該如何?”

李陶沉吟道:“我的意思是不增兵!”

“什麼?不增兵?”李隆基與姚崇聽罷都吃了一驚。

安西節度撫寧西域,統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鎮,治龜茲城,兵力二萬四千。北庭節度防制突騎施、堅昆,統瀚海、天山、伊吾三軍,屯伊、西二州之境。治北庭都護府,兵力二萬人。

也就是說,偌大的西域只有大唐軍隊四萬四千人,除了駐防各地,能派出作戰的軍隊便寥寥無幾了。李陶不增派軍隊,何以驅逐突厥人呢?

“我的意思是還是以突騎施與當地的各個屬國的兵力為主,安西北庭也可派出部份兵力。”

“這能行嗎?”李隆基擔心地問道。

“西域諸國還是心向大唐的,突厥人在西域沒有根基,只要運籌得當,他們是待不久的!”

姚崇明白了:“這麼說。關鍵還是要重新安撫突騎施。”

“沒錯,突騎施雖然敗於突厥,但突厥軍隊是孤軍深入。他們在西域的影響力以及損耗恢復能力,要遠遠弱於突騎施。”說到這裡,李陶問道:“阿史那獻與康祿是何時去的西域的?”

“兩個月前!”

“也就是說娑葛剛剛陣亡,他們便到了西域?”

“算算行程應該差不多!”姚崇道。

“若我沒估計錯,康祿正好趕上收拾突騎施的亂局,要是能安撫好康祿,再以阿史那獻的名聲,可以控制住西域的局勢。到時候安西與北庭再出兵輔助,應該可以將突厥人趕出西域。”

“陶兒。康祿與你關係甚好,我與姚閣老的意思是。請你出面,去一趟西域。專門解決此事,不知你意下如何?”李隆基徵詢著李陶的意見。

“能為三叔分憂,我義不容辭!”李陶點點頭,他想了想道:“我去西域沒問題,但我有三個要求,望三叔能夠答應。”

“你說來聽聽!”

“第一,我去西域之事,僅限於我們三人知道,三叔你給我一道密旨,我到了西域後,根據具體情況再決斷。”

“沒問題!”李隆基答應的很爽快。

“藍田王,做朝廷的欽差去巡視應該光明正大的,為何要如此畏手畏腳呢?”姚崇不解道。

“老姚,你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李陶白了一眼姚崇:“西域就那麼點兵力,你讓我如此招搖,豈不成為眾矢之的了,我還想活著回來呢?再說了,我這也是為三叔著想。”

“為我著想?”李隆基不解李陶是何意。

“我若不隱藏行蹤,到時阿孃知道了找三叔你要人,你如何應付?”

李隆基一聽便頭疼了,趕忙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當不成謀士我只好四分天下

躺平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