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鍵盤傳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四百一十四章 驪山閱兵,紈絝到底,我是鍵盤傳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目前,玄宗朝*有五名宰相,分別是中書令張說,尚書省長官左僕射劉幽求 ,門下省長官、正二品的侍中魏知古,尚書省右僕射鍾紹京,同中書門下三品、兵部尚書郭元振。
“可是,現在的那些宰相們都不同意姚崇回朝!”李隆基悶悶不樂道:“就連其他那些人也是一樣,前些日子我讓姜絞幫我推薦一個能幹的人當河東總管,昨天姜皎來找我,推薦了一個人。”
“莫不是他推薦了姚崇?”李陶問道。
“正是,他告訴我,姚崇文武全才,擔任河東總管最合適了。我一聽就生氣了一聽就火了,厲聲問他為何在我面前耍小聰明,是誰指使他這麼說的?姜絞一看我生氣了,趕忙承認是張說指使的。”
李陶淡淡道:“這都是意料當中的事情,三叔你也不值得生氣。姚崇是最早跟著你的,也算是大功臣了,他若回來了,豈不是將別人都比下去了?故而功臣派肯定不希望他回來。同樣,姚崇無論是威望還是能力,都比那些舊臣要強得多,張說他們肯定也不希望姚崇回來。他們越是這樣,越說明一個問題,三叔你的決定是正確的。”
“要不,我越過宰相直接讓姚崇回來?”李隆基恨恨道。
“不可,三叔,你若這麼做了,就算姚崇來了,也會給他添大麻煩的,這對今後的大計不利,最好還是按正常程式操作。”
“那你說該怎麼辦?”李隆基問道。
李陶突然問了一句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三叔,我聽說前不久大唐軍隊在冷陘吃了大敗戰?”
李隆基一聽臉色便沉了下來:“簡直是奇恥大辱……”
幽州大都督薛訥與燕州刺史李進有隙,睿宗遂將薛訥調回長安,薛訥一到長安便被李陶要到羽林軍做了大將軍。薛訥走後,孫佺做了幽州大都督。孫佺到了幽州後,急於收復被前契丹攻佔的營州,即率左驍衛將軍李楷洛、左威衛將軍周以悌發步兵兩萬,騎兵八千。分為三路進攻奚與契丹。將軍烏可利諫阻:道險而天熱,孤軍遠襲,前往必敗。孫佺不納,令楷洛率騎兵四千為前鋒。自率主力繼後,向北開進。進至冷陘地區,與奚族酋長李大酺所率八千騎兵相遇,楷洛部初戰失利。孫佺怯懦,不敢救援,引兵欲退。奚軍乘機反擊,唐軍大敗。唐軍撤退時,將士恐懼,部伍不整。大酺乘勢揮軍追擊,唐軍潰敗。孫佺與周以悌被俘。獻於東突厥被斬。僅李楷洛、烏可利脫險而歸。
“三叔,大唐軍備已大不如從前了,你應該在驪山進行一場軍演,既可以看看大唐軍隊實際的戰鬥力,又可以鼓舞士氣!”
李隆基點點頭:“陶兒。你說的是!”
“三叔,按照我大唐的慣例,如果天子出巡,方圓三百里以內的地方官都要前來拜見。若是我沒記錯的話,姚崇擔任的是同州刺史,好像就在三百里之內。”
李隆基心中一動:“陶兒,你的意思是……”
“任用首宰是大事。三叔還是先見見姚崇再做決定。這樣見面比較自然,不引人注意。若是三叔覺得不合適,那此事就作罷。若三叔覺得合適,朝廷的那些宰相我幫你解決!如何?”
李隆基聽罷心中陰霾一掃而空,他哈哈大笑道:“陶兒,你可是給我解決了大問題了。”
“好了。三叔,既然問題解決了,那我可要走了。過幾日皇傢俱樂部還要進行蹴鞠比賽,我得去準備準備了。”
李隆基笑道:“陶兒,蹴鞠比賽還是讓大哥去操持吧。你就不用管了!”
“因為過幾日你要與我去驪山!”李隆基說罷,一陣風似的離開了。
“三叔,三叔!”李陶趕忙喊道。
可哪裡還有李隆基的身影……
……
開元元年十月,唐玄宗李隆基徵調20萬大軍,在新豐與驪山之間開闊地域內舉行了大唐規模最大的閱兵活動。
自則天皇帝當政以來,朝廷變亂頻繁,已經很久沒舉行過這樣的演習了。這一次,為了展示新皇帝、新朝廷、新氣象,玄宗一身戎裝,手持一杆大槍,立在陣前,他要親自校閱軍隊,氣氛顯得格外莊重。
只見二十萬兵馬排列整齊,旌旗連延五十餘里。閱兵開始,金鼓齊鳴,三聲炮響過後,同中書門下三品、兵部尚書郭元振宣佈閱兵開始,玄宗身著戎裝,威風凜凜,站在檢閱臺上,極目四望,但見二十萬大軍,列陣於渭川,旌旗遮天蔽日,刀槍劍戟林立,將士盔甲燦爛炫耀,與日爭輝,光照乾坤。
唐玄宗在郭元振的陪同下,騎馬閱兵。玄宗坐騎所到之處,“萬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