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鍵盤傳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四百三十四章 以一當十,紈絝到底,我是鍵盤傳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陶搖搖頭道:“李將軍此言差矣!你所說的那是高祖太宗時的情況。那時候,”
說到這裡,李陶嘆了口氣道:“這麼多年來唐朝初期,府兵番上、戍邊都能按規定輪換,勳賞也較豐厚,許多富人將當兵作為求取功名利祿的手段,因此,府兵制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可從高宗、武后起,同邊境戰爭頻繁,府兵得不到輪換,以至出現了壯齡應募,華首未歸的情形,番上制度也遭到破壞。加上勳賞不行,府兵地位下降,當兵無利而有害,因此富人千方百計逃避兵役,兵役負擔逐漸落到窮苦農民身上,宿衛府兵被衛府長官當作奴僕使用,從事各種雜役,百姓恥作府兵。為躲避服役,有些人不惜自殘手足。特別是如今均田制也日趨破壞,府兵之家因不免雜徭,貧弱不堪,紛紛逃亡,府兵制已經難以繼續實行下去了,甚至出現了折衝府無兵上番的局面。”
說到這裡,李陶望著李思經道:“按理說,李將軍的右衛五十四個折衝府,此番至少應該集結五到六萬人,可目前僅來了三萬人,箇中原因難道李將軍不知道嗎?”
李陶的話讓李思經啞口無言,他管轄的折衝府的確也到了無兵上番的局面。
李陶不客氣地問道:“大都督,平心而論,你現在手下的這些兵,論起戰鬥力,可比當年東硤石之戰的府兵強?”
薛訥搖搖頭。
“我再問大都督,你當年在耿國公手下效力,你覺得你的能力比起耿國公如何?”
耿國公便是當年兵敗東硤石,墜崖而死的王孝傑。
薛訥搖頭道:“我不能與耿國公相比。”
“兵不比當年強,將不比當年強,當年大唐四十萬人尚且全軍覆沒,今日只有六萬人,你們又憑什麼能戰勝契丹人呢?”
李陶的話讓眾人都不言語了。
薛訥有些不服氣,他爭辯道:“可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契丹與奚部落都有內附的意思,他們現在跟著默啜,是由於朝廷廢止了松漠都督府,沒有依靠。在默啜的打壓之下無可奈何之舉。只要朝廷能恢復松漠都督府,他們馬上就歸降。收降奚、契丹就可以去默啜的羽翼,何樂而不為?”
李陶看了薛訥好一會,搖頭苦笑道:“大都督與這些草原部族打了一輩子交道,怎麼會不瞭解他們呢?他們崇尚武力,誰的拳頭硬他們就聽誰的。這麼多年來,大唐連一次也沒贏過契丹,他們憑什麼歸附大唐?換作是你,你會嗎?”
薛訥眉頭緊皺:“藍田王,那你的意思是?”
李陶直言道:“這徹頭徹尾就是就是默啜設的一個圈套。他們用這種驕兵之計,如果我們上當了,正好可以打個伏擊。就算我們不上當,他們也沒有任何損失!”
李思經的聲音在一旁不合時宜地響起了:“即便如此,我們也要拼死一戰。我大唐男兒沒有怕死的。”
李陶冷冷地盯著李思經道:“打仗不是光靠勇氣的,還要靠腦子,最終還靠實力。我最討厭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蠢貨了,當年王孝傑,前不久的孫佺,還有現在的你,莫不是如此。為國捐軀死得其所也就罷了。可為了自己的一戰成名,而讓那麼些人白白死去,那簡直就是混蛋。難道我大唐男兒的性命就草芥不如,就是讓敵酋任意殺戮的嗎?”
李思經臉色鐵青,胸脯上下起伏,顯然被氣得不輕。
李陶依然不客氣道:“李將軍。你別不服氣,就你那三萬府兵,我潞州團練就能收拾了,更別說兵強馬壯的契丹奚族聯軍了。”
薛訥一聽李陶越說越離離譜了,趕忙勸道:“藍田王。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你就別說氣話了。”
李陶笑笑不再說話了。
李陶不說話了,可李思經不幹了,他眼珠一轉道:“藍田王,你的意思是說你的潞州團練可以以一當十?”
李陶不以為然道:“對付你這樣的府兵,以一當十我都是說少了。”
“那好,藍田王,那我們就較量一番如何?”李思經向李陶挑戰了。
“沒問題,你劃下道來,若是潞州團練輸了,我收回我說的話,並向李將軍叩頭陪罪。”
“好,若是我的府兵輸了,我李思經也向叩頭陪罪。”
“藍田王,李將軍,你們這是何必呢?這萬一是要傷了和氣……”薛訥一見情形不好,趕忙勸阻道。
李陶對薛訥擺手道:“大都督,你放心,我自有分寸,不會傷了和氣的。”
說罷,李陶看向李思經:“我的兵有八百人,全上也行,上一隊也行,上一火也行。起先騎戰也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