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冰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9章 曲解,花錦,霧冰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整個大殿中陷入一片寧靜。
所有的臣子們都秉住呼吸看著大梁朝身份尊貴的兩個人。
一個是高高坐在龍椅之上的皇上,大梁身份最高的君主。
普天之天,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另一個是大梁皇室輩分最高的定國福韻大長公主,皇上的姑祖母。
太祖皇帝親自定的封號,擁有見君王免跪,直接參與議論朝政的權利。
他們向著誰說話都不妥當,兩方都是他們不能得罪的人,所以他們只能選擇沉默。
皇上說的義正言辭,可其實話裡的意思很明顯,不想讓安王祭祀宗廟。
他們更驚訝的是福韻大長公主的堅持。
大梁突然多了個安王,很多臣子心裡都十分訝異,卻又不敢深究,畢竟這裡面牽扯的是先皇后宮的事情,一個不好,便是不敬的大罪。
但是,在他們的心裡,對於安王的事情要說不好奇,定然是假的。
尤其是皇上和太后對於安王的事情說的很含糊,只大概提了句當年莊妃誕下的小皇子並沒有死於宮中大火,而是陰差陽錯流落到了民間。
臣子們又不是傻子,自然不會完全聽信這一句片面之詞,畢竟這裡面的可疑之處實在太多。
當年莊妃懷孕,臨到產期,宮中突然起了大火,大火燒了整整一日,宮裡向來守衛嚴密。對於火燭之事管控更是森嚴,莊妃殿中怎麼會突然起火,還是那麼大的火。實在是太過蹊蹺。
第二,大火過後,當時的皇后對外宣佈莊妃以及新出生的小皇子燒死在宮中,但當時到底有沒有嬰兒的屍體,別人不得而知。
第三,宮裡守衛森嚴,小皇子時怎麼在毫無所覺的情況下被帶出宮的。
........
這些疑問只要稍微一推敲就會發現無數的問題。
現在聽見福韻大長公主突然提起是當年的香寧郡主將當時還是個嬰兒的安王帶離了皇宮。他們心裡不禁恍然。
香寧郡主是福韻大長公主最寵愛的女兒,太祖皇帝也很喜歡。出生的時候就封為香寧郡主,自幼出入宮廷跟家常便飯一樣。
莊妃生安王之時,雖是先皇在位,但當時的太祖皇帝仍然在世。做了太上皇,香寧郡主仍是自由的出入宮廷。
若是香寧郡主將小皇子神不知鬼不覺的帶出皇宮,也不是做不到。
只是為何香寧郡主自那以後就失蹤了呢?
這就能解釋為何福韻大長公主這麼相信安王的身世了,因為她信自己的女兒香寧郡主,也難怪福韻大長公主堅持奏請要為安王上玉牒了。
寧國公府自太祖皇帝駕崩後,便沉寂下來,就是福韻大長公主,這些年來也多在自己的莊子上,很少回京。
卻沒想到一回京。就因為安王的事情和皇上對上了。
寧國公府這是表明了要站在安王這一邊嗎?
很多臣子一瞬間轉過很多念頭。
龍椅上的皇上並不知道臣子們紛亂的想法,他正緊繃著身子,目光一動不動的盯著福韻大長公主。心裡再盤算如果福韻大長公主堅持要請為安王上玉牒,他該怎麼應對?
她最好不要倚老賣老,皇上心裡暗自沉吟。
福韻大長公主沉默半晌,突然笑了,“我就知道皇上是個仁慈的君王,皇上的意思是說只要安王現在的身子能祭祀宗廟。皇上就同意給他玉牒是嗎?”
皇上一愣。
他剛才說的原話是:“朕好不容易得一手足,自然也很想讓安王的名字上到皇家玉牒上。可是太祖皇帝有令在先,必須先祭祀宗廟,才能上玉牒,可安王現在的身子根本不能祭祀宗廟.......”
這句話要是按照字面上的意思來理解,確實是他也想讓安王上玉牒,只是因為安王現在的身子不能完成祭祀宗廟,所以才上了,不是他故意阻止安王上玉牒的。
皇上沒想到福韻大長公主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按照自己字面上的意思來問他。
他是九五至尊,自然拉不下臉來說朕剛才說的話都是假的,朕就是不想讓他上玉牒,又能怎麼樣。
饒是心裡如此叫囂,可話卻不能如此說,否則以後他怎麼對著滿朝文武,他皇帝的尊嚴怎麼樹立?
所以,這層遮羞布還是要披著的。
皇上只能僵硬的點點頭,一臉的無奈,“朕心裡也十分可惜,可祖宗法制為大,少不得要委屈安王了........”
福韻大長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