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草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二章 神秘失蹤案,回到清朝當大官,南宮草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這樣,李序然輾轉難眠,道士的話再次在他耳邊縈繞著:“生老病死,新老交替,本是自然規律,但一生一死,便可使人間萬物生變,人世無常,仕途尤雜,萬物皆有首,人世亦如此,此乃天道。如非擇良木而棲,則也要擺明立場,百官再大,也無非一個臣字,大人應該要深諳此道啊”。

李序然雖然不敢妄自揣測,但是他大概意思他還是能聽明白的。

道士的這席話分明就是說:皇上上了年紀,身體不佳,那樣的話新太子就會接替皇位,是為新老交替。而一旦新君即位,便會引起官員的變動,乃至天下制度的變化,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道士所說的萬物生變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至於擇良木而棲,擺明立場之類的,說的就是投入那個人的門下,就是那一派的意思。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就是皇上真的不行了,皇上的年事已高這是忠臣皆知的,最近也可能真的是因為廢太子的事情,皇上受了打擊,上了年紀的人,身體說不行就不行了,這也能說的過去,用道士的話說就是:自然規律吧。

但是,李序然知道最關鍵的是最後的那句話:百官再大,也無非一個“臣”字。

這一直是李序然遵循的一個道理,其實,大師說的對,作為臣子應該將精力和心血應該放在報效國家上面,而不是去擅自揣摩聖意。

因為,權力既然可以獲得,就可以失去,當官不易,稍有不慎,就可能毀於一旦。

這時,李序然的心裡好受了一些,雖然由董連平的勸說,有道士所謂的點撥,但是,他自己主意已定,除非有皇上的旨意,否則他絕不興風作浪,參與到權鬥和黨爭之中。

還是做好自己的三品按察使吧,其他的事情和他無關,因為,那些事情是他根本左右不了的。

這才是做一個合格的“臣子”。

就這樣,李序然慢慢的入睡了……

按察使司很快就進入了更加嚴格和有序的軌道,一馳和塵遠按照李序然的命令開始他們自己的差事,按察司每個人都在忙著自己的活。

當然,這在按察使司的差官來看,是很正常的,幾年前他們就都領教過了李序然的風格,知道在李序然的手下當差是不會那麼容易的,不過,跟著他,才好像真正的找到了在衙門做事的感覺,所以,李序然的此舉,他們是早有準備的。

而作為他們的領頭,李序然自然也沒有閒下來,昨天他已經說過了,塵遠負責操練,一馳負責督促查案,而他負責的就是督促這些官員。

在王天遠和太倉的經歷使李序然明白了一個道理:同樣一個職務,同樣一個地方,同樣一個差事,交給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有時,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結論。

鑑於自己只是個按察使,所以,只能透過考核刑獄和司法來整頓南江的吏治,至於全面整頓,那就是巡撫甚至總督的事情了。

雖然各項事務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但是李序然的心裡還是有個結,那就是董連平和那個道士說的話。

其實,李序然已經習慣了宦海起起落落了,他現在最為擔心的是皇上。

相信和其他的官員一樣,在李序然的心裡,皇上在他們的心目中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不僅僅是一個君臣所能概括了的。

更何況,皇上對李序然有恩,有知遇之恩,像他這種小小的地方官,全國多如牛毛,而皇上卻對他幾次三番的歷練和教育,尤其是在上次的牢房裡的那段對話,以及派他去太倉歷練的那段經歷,更是讓李序然終生難忘。

還是那句話,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在關鍵時刻,李序然還是聽皇上的,因為,他要走的是——正道。

過了幾天,清理和督促各衙門查辦的案子在如期的進行著,這天早上,一馳跑來向李序然稟報:“大哥,泰州知府尹大人求見”。

“泰州知府?他有沒有說是什麼事?”。由於李序然這位尹大人不是很熟,所以他這樣問一馳。

“他沒說什麼事,但是我們在最近的清理積案中,查出了泰州府有一宗多年未了的疑案,原本是等我們再找到一些更多的資訊再向大哥稟報的,但沒想到現在這個泰州府自己上門來了,我估計十有*和這個案子有關”。一馳認真的說道。

“你說的那個疑案具體是什麼案件?”,李序然問道。

“是一個集體失蹤案”,一馳說道。

集體失蹤?失蹤了多少人?

目前有幾十人,具體的還不清楚,因為這個案子還沒有結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世界:占人師的擺爛人生

白夜羽然

縱橫諸天從港綜世界開始

鑌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