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部分,鷹雁搏,理性的思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阿骨打。
史載:阿骨打不屈,送所問狀,一夕遁去,'阿骨打'遣人訴於上,謂祥穩司欲見殺,故不敢留,自是召不復至。
第六章
徒手搏虎為一笑 皇位焉能坐久長
威風萬里壓南邦,
東去能翻鴨綠江。
靈怪大千俱破膽,
那教猛虎不投降。
開頭這幾句詩,乃天祚帝的奶奶蕭觀音觀獵虎的即興詩,浩然之氣,不讓鬚眉。
天祚帝急匆匆要到永州的伏虎林去獵虎。按說,獵虎,該是冬捺缽的專案,可天祚帝心血來潮要獵虎,別人能說什麼。
永州在今內蒙西拉木倫河與老哈河之間,而伏虎林在永州西北五十里。
天祚帝是乘肩輿去伏虎林的。
肩輿與滑竿差不多,簡陋的滑竿往往就是抬把躺椅,而肩輿比起滑竿來,則要風光得多。天祚帝的肩輿,何只風光,簡直就是富麗堂皇。長竿抬著的是個紅壁青蓋的小屋子,有窗有門,錦帳紗帷,雕龍繡鳳,天祚帝就坐在裡面的御座上。
肩輿者有二十多人,還有二十多人在後面跟著,準備打替班。
替班後面是兩乘逍遙輦,皆紅色質地,塗金鑲銀,四周掛著帷幔流蘇,走起來,飄飄搖搖,煞是好看。裡面分別坐著文妃瑟瑟和元妃貴哥。輦皆用手挽著,每輦要十多人,挽輦人又是二十多人,後面,還有二十多人跟著打替班。
輿輦後面,是齊唰唰走著的手持法器儀仗的御衛親軍。
親軍後面是騎馬的王公大臣。
再後就是幾千名扛著刀槍,揹著壺箭的浩浩蕩蕩的狩獵大軍。
行進中,腳步帶起的煙塵,蔭天蔽日。大軍過處,有的莊稼也被踩踏一平。
為確保皇帝狩獵安全,隊伍兩邊幾百步遠,在草叢中,或莊稼地裡,均立有標杆,隔不遠,都要有官吏看守,禁止陌生人闖入。如果,因不慎闖入,違者均要被罰款。有些不法官吏,為了得錢,故意將標誌縮短,插在深草中,不意被發現,以便生人誤入,獲取錢財。
按說,來獵虎,不該乘輿乘輦,但天祚帝並不想因襲過去皇帝的舊習,永州,離伏虎林又不太遠,怎麼舒服,就怎麼來吧。
去冬,天祚帝除了在京都臨潢府吃喝玩樂,就是到祖州拜謁太祖耶律阿保機的陵墓,再就是到慶州拜謁太宗、穆宗、聖宗、興宗的陵寢。
陵寢多在偏遠的山中,道路崎嶇不平,但都要一一拜謁,禮儀煩瑣而虔誠。天祚帝和皇后奪裡懶以及諸大臣,諸個拜謁獻牲。這些繁文縟節,讓天祚帝感到頭疼,可他又怕冥冥中先人怪罪,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
一到永州,來伏虎林獵虎,就先到木葉山祭祀始祖廟。那是緣自一個契丹族興起的美麗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神人乘白馬自馬盂山土河而東,另有天女駕青牛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葉山,二水合流處,神人與天女相遇,一見鍾情,結為夫妻。後生八子,是為後來契丹族的八部。因此,每行軍或到這一帶狩獵,都要用青牛白馬祭祀木葉山,以示不忘祖宗。
土河和潢河,即今內蒙的老哈河和西拉木倫河。
到木葉山祭祀山神,想起來,不禁好笑。所謂山神,不過是些栽植在山上的樹木。也按遼建築房屋的習俗,按朝東的方向栽植。中間一株大樹,稱君樹。君樹前,北邊一排樹,象徵遼以契丹族為主的北院大臣;南面一排樹,象徵以漢人為主的南院大臣。再往前,又對植兩株樹,稱神門。天祚帝及皇后率諸大臣一到,走進神門,僕臣即殺青牛白馬,將宰殺的肉懸掛在君樹上,太巫再把酒澆灑在上面。天祚帝和皇后與諸大臣依次祭奠君樹,接著,再祭祀臣樹。然後,樂聲起,群臣、命婦退場。天祚帝再率親族圍神門樹繞三圈,其餘族屬須繞七圈。皇帝和皇后再拜,上香,再拜如初。然後,巫祝三致辭,皇帝皇后一拜。之後,皇帝皇后持酒再奠,皇帝和皇后六拜,群臣皆六拜。這拜,那拜,還有許多拜。總之,一場祭祀山神的活動下來,拜得人暈頭轉向。皇后的身體不是很好,回到永州就累成了一攤泥。
因此,天祚帝出來獵虎,實在是一種解脫。對於天祚帝來說,說是來獵虎,不如說是來觀獵虎更為確切。
在天祚帝身上,太祖耶律阿保機的能征善戰,所向披靡的神勇,已消失殆盡。就是景祖耶律賢的雄風也已蕩然無存。要去的伏虎林,就是因當年耶律賢在那裡獵虎時,有隻小老虎被他嚇得伏在草莽間,渾身顫慄,不敢仰視。耶律賢可憐那隻虎,把它放生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