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部分,創造歷史·奧巴馬傳,博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們也許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故事,但是我們心中懷有同樣的希望,同一個美國夢。”2008年4月14日,奧巴馬在首都華盛頓美聯社年度午宴上的致辭。
芝加哥是當時種族問題比較嚴重的地方,黑人社會和白人社會在諸多問題上表現出巨大的分歧,而且勢頭愈演愈烈,矛盾似乎無法調和。奧巴馬給剛剛當選的市長哈羅德?華盛頓(Harold
Washington)寫信,希望能尋求一份相關工作,但是和其他政客一樣,這位市長並沒有做出任何回應。這時,一個叫傑拉爾德?科爾曼(Gerald
Kellman)的人出現了。傑拉爾德是一個猶太人,他希望做點實際的工作來提高芝加哥部分貧民區的居民生活水平。但由於他本身是個白人,要想和黑人佔大多數的社群居民打交道很難一下子建立起信任,於是他打算找個能夠深入到黑人教堂、與黑人群體展開交流的幫手。傑拉爾德告訴奧巴馬,政府在種族問題上騎牆的立場剛好給他和他的想法帶來了用武之地。很明顯,傑拉爾德是這方面工作的老手,而奧巴馬缺的正是經驗。
在黑人社群裡面,黑人教堂的重要性不可忽視,對於部分黑人來講,不去教堂幾乎等同於把自己和社會割裂開來。教堂不僅僅是一個人們獲得精神指引的地方,更是讓那些從未進過學校的人接受教育的地方。在這裡每週都有專門的人講黑人的歷史,美國黑人的傳統文化也在這裡傳承。來者不限,無論貧富、教育程度,在這兒人們的生命都是平等而交結的,任何人如果想孤立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會被視作對所有人的冒犯。
除了進行宗教和教育活動之外,黑人教堂在歷史上一向是黑人反奴隸制、反種族主義的堅強堡壘。當今美國絕大多數黑人是基督徒,主要集中在浸禮會(Baptists)和衛理公會(Methodism)這兩大基督教派中。黑人成為基督徒在歷史上並非一帆風順,最初北美奴隸主是禁止黑奴信教的。在18世紀第一次大覺醒運動中,傳教士開始深入到種植園中傳教,他們說服種植園主允許黑人奴隸信教,以便讓奴隸更加效忠主人。但是為了防範黑奴反抗,奴隸主對他們的宗教活動嚴加控制,為了擺脫這種控制,1773年美國第一個黑人獨立教會在南卡羅來納州建立,此後在南方出現了一大批黑人自己的教會。這些教會在佈道過程中強調基督教的靈性自由和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有的矛頭直指奴隸制,因此遭到奴隸主的強烈敵視,有的地區的黑人教會慘遭解散命運,19世紀,美國南方多所教堂遭到白人焚燒。
南北戰爭期間,許多黑人教會發揮了巨大作用,救助了大批逃奴。戰後,黑人教會發展迅速,人數急增,成為黑人宗教、政治、經濟、社會活動的中心、互助團體,還成為培養黑人領袖的最重要場所,華盛頓、杜?波依斯、馬丁?路德?金以及傑西?傑克遜都是從黑人教會成長起來的。段琦:“從美國黑人教堂被焚說起”,《世界宗教文化》;
1996年第4期。
這個專案第一年的經費是1萬美元,傑拉爾德多給了奧巴馬2000美元買了輛二手車。這筆錢與奧巴馬在商務國際公司的薪水簡直不可相提並論。但是這份工作卻是他多年來夢寐以求的那種最基層的草根組織活動。奧巴馬的工作是參與阿特格社群發展計劃(Developing
munities Project;
DCP),該計劃隸屬於一個較大的組織——芝加哥卡路美社群宗教聯合會(Calumet munity Religious Conference in
Chicago)。按照傑拉爾德的設想,這裡的人要想重新贏回工作機會,首先必須攜起手來,求同存異,改善社群環境,而“社群發展計劃”的核心就是給社群帶來改變,調動社群居民的積極性和士氣,爭取能讓該地區曾經繁盛的小製造業重新開張。重新吸引製造業落戶芝加哥南部的這些地區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傑拉爾德瞭解這些社群居民們的心態,他們是如此地渴望改變,以至於一點小小的希望也能為他們帶來積極的轉變,這種希望可以是一件事情也可以是一個人。對於這些居民來說,奧巴馬就是他們的希望。。 最好的txt下載網
四、在人間:社群服務的日子(2)
在美國,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黑人開始大量湧入市區,而白人的反應則相反,他們希望搬離市區,有人把這稱作“白人逃離”(White
Fli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