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659章:塵泥怎解冰心潔,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永樂三年,朱棣召解縉入宮,磋商立太子之事。當時明成祖的意思是想立次子朱高煦為太子,但解縉仍直言說:“為長,古來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歸附,若棄之立次,必興爭端。先例一開,怕難有寧日,歷代事可為前車之鑑。”朱棣聽後面有不悅,對此議猶豫不決。解縉為說服朱棣,只說了一句話:“好聖孫(朱瞻基)!”兩人相視而笑。最後朱棣同意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次子朱高煦為漢王,並令解縉撰寫立儲詔書,以告天下,從此朱高煦深恨解縉。當時恰逢朱高熾帶領明朝大軍討伐安南,解縉上疏勸阻,朱棣不聽。隨後討伐成功,並設定郡縣。當時太子雖立,朱高熾表現並不令朱棣滿意。此時朱高煦更受隆寵,禮秩超過了嫡親標準。解縉上疏勸阻朱棣說:“啟爭也,不可。”朱棣隨即大怒,稱解縉是在離間骨肉,對解縉很有意見。
永樂四年,朱棣賜黃淮等人二品紗羅衣,而獨不給解縉。淇國公邱福將朝廷機密“傳達延外”,朱高煦卻嫁禍解縉“禁中語”五年,解縉又被誣為“試閱卷不公”貶為廣西布政司參議。臨行前,禮部郎中李至剛因與解縉有宿怨,又誣縉,故即改貶交趾(今越南),命督餉化州。只可惜,解縉還不知自己哪裡犯錯了,返回宮中竟不私自見了太子,引得朱棣大怒,以“無人臣禮”罪下詔獄。當時解縉已同檢討王到廣東去了,一路上,他倆看到贛江兩岸旱情嚴重,便上疏請鑿贛江通南北,引水灌田。奏書剛至,朱棣更加憤怒,詔令錦衣衛逮捕解縉入獄。大理寺寺丞湯宗、宗人府經歷高得抃、中允李貫、贊善王汝玉、翰林院編修朱紘、檢討蔣驥、潘畿、蕭引高並及御史李至剛等人均連坐入獄。其中高得抃、王汝玉、李貫、朱紘、蕭引高病死於獄中。
永樂十三年正月十三日,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上囚籍,朱棣見到解縉姓名問:“縉猶在耶?”紀綱用酒將解縉灌醉,而後拖到積雪中埋起來,解縉立刻死了,此時解縉年僅四十七歲。解縉去世後,家中財產被抄沒,妻子、兒女、宗族都流放到遼東。這事兒看著是解縉不知進退,引得朱棣不滿被漢王趁機刁難,可只要細心的人都會發現,其實根源還是在解縉干預了朱棣的家務事,引起了朱棣的極度不滿,才一步一步走上死亡之路,否則以解縉官至內閣首輔、右春坊大學士,參預機要事務多年,勞苦功高,也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當今皇上在這件事上態度如何,他著實不清楚,入宮的時候完全憑著一股衝勁兒,隱隱覺得這事兒透著詭異,自己不知道到也罷了,既無意間得知了,身為人臣又豈有不說的道理。
這麼一想,湧在心頭的擔心頓時去了幾分,就在這時皇上揹負著雙手在一群太監的擁簇下入了院子。
劉寧急忙迎了上去,尚未來得及說話,就聽得宣宗問道:“他可對你說了?”
劉寧畢恭畢敬的道:“奴婢到是問了,可楊大人說了,這事兒太過重大,自己一個太監,知道越少越好,奴婢見楊大人說得慎重也就沒問了?”
“還弄得這麼神秘?”宣宗心裡嘀咕了聲,對這兒也多了幾分好奇。
入了院,沿著青石小路走了一陣,聽得一聲皇上駕到,楊崢忙從沉思之中收回了心神,急急忙忙跪了下去,剛要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宣宗的目光在他臉上匆匆撇了一眼,便不耐煩的擺了擺手道:“這裡不是皇宮,用不著那麼禮儀,這跪拜之禮就免了。”
“早說嘛!這不是誠心噁心人麼?”楊大人在心裡嘀咕了聲,面上卻是一副感激涕零的神情,緩緩從地上爬了起來。
“你也算是做尚書的人了,怎麼也該注意衣著吧,你看你這一身衣衫,知道的還好說,不知道的還以為那個要飯的進了朕後院呢?”宣宗不客氣的道。
楊崢湧出幾分感動來,急忙在身上拍了拍,道:“微臣來得急,不曾回家讓陛下見笑了。”
宣宗一聽語氣頓時緩和了幾分,道:“到底是什麼大事,非得逼著你見朕。”
一旁的劉寧自從跟著宣宗入了院子,就一直靜靜地立在門前,此時聽了宣宗的問話,還是忍不住抬頭看了一眼楊崢,要知道這話兒他一路上小心的問了三次,可楊崢不是客套的說些不懂不癢的話兒,就是顧左右而言他,不肯正面回答他的問話,對方越是如此,他就越發好奇起來,他雖在宮中做太監,可楊崢的名聲還是知道的,一個能讓王振打心眼的佩服的人,絕不會是一個衝動魯莽的人,他執意入宮,本就值得懷疑,更別說他謹慎得幾乎到了旁人難以忍受的地步,這樣的一個人,要說沒有什麼大事,那才不正常,只不過這件大事是什麼,他看不出半分的端倪來,此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