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502章:奉獻幾多血和汗,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還有透過冊封施行推恩令的法子,弱化蒙古權勢,從而減少對邊疆的威脅,達到雙方和平共處的效果,若真有辦法實行起來,對大明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關鍵的問題,朝廷會不會答應,韃子會不會答應。
剛剛坐下的金一笑也是這般心思,互市,自古便有,東漢與烏桓、鮮卑、匈奴等族的貿易。互市盛衰與政治、軍事鬥爭密切相關。魏、晉以後,又稱“交市”。時陸路貿易更加繁榮,海上貿易也開始發展。隋代在西北邊境設交市監,掌互市事,唐在沿邊設互市場,以馬市為主。後設市舶使,掌管南海貿易。中唐以後,東南海運大盛,海上貿易超過陸上,廣州、交州、揚州、泉州成為重要商港,至五代,設博易務。時互市皆處於政府嚴格控制下,貿易物品多有限制。文宗大和時,除敕準互市者外,普通人“不得與諸藩客錢物交易”。五代時,私貿興起,後周始許民與回鶻私市。宋、遼、金、元在邊境設榷場互市。海外通商更加重要。宋代於廣州、臨安、明州、泉州等地設市舶司,還有密州板橋鎮、上海鎮、華亭縣、青龍鎮、江陰、溫州等處設舶務和舶場。元代則於泉州、廣州、杭州、慶元、溫州、上海等地設市舶司,便是大明至今也有海上貿易,只不過出於國防及經濟利益的考慮,對於陸上貿易限制相當嚴格。法律只許在官府監督下的互市,即在邊境定點設定若干互市監官職,使中外商人在其監控下進行以物易物的互市,禁止中外商人其他方式的貿易,違者處刑,饒是如此,還是有許多不如意的地方,每年因貿易弄出的糾紛倒也不少,不過隨著西洋之行,加上朝廷也開始重視海洋帶來的巨大利益,海上貿易才得以順利進行,海上行得通,邊疆就未必可行了,那幫文官平日裡最痛恨的就是韃子,加上雙方又是世仇,一旦展開了貿易往來,那還不得扣上一定巨大的帽子,讓你永世不得翻身,所以許多有作為的將帥明知與韃子這般廝殺下去,不是長久之計,也曾想過與韃子來個互不侵犯,礙於朝廷文官當道,沒人敢說吧了,稍有露出一點意圖的,不是被罷免了官職,就是弄得聲名掃地,以至於他們看著韃子年年扣邊,年年組織將士征戰,如今的大明雖說是太平盛世,但也是年年征戰,許多的將士根本體會不出盛世的意義。
因此對於楊崢這個建議,從心底上說他的是贊同的,況且這道奏摺在前人的基礎之上多番斟酌,如在模式上就走出了前人的弊端朝貢的路子,在洪武時大明與日本的貿易,明太祖下了多次詔諭,日本不肯來朝。永樂元年,日本遞上以屬國自居的國書,明朝皇帝大喜,雙方開始朝貢往來。日本不是真正想尋求中國的政治庇護,日本國內商業發展需要開拓包括與中國貿易在內的亞太市場。中國方面訂出10年一貢,人不要超過200,船不過2只。但是日本每次來朝貢的人和次數都超過限額。明王朝增加到人不過300,船不過3只,最後還是超過限額。而且,日本希望透過朝貢,作為一種特殊的貿易形式在經濟上得到好處,在回報物品的數量與價值上都比較計較。還發生日本使者滋事,騷擾百姓的事件,不利於朝廷,所以文官十分痛恨。
又如永樂時,韃靼首領阿魯臺就與大明開始了“朝貢貿易”,“歲或一貢,或再貢,以為常”。這種“朝貢貿易”是官方間的貿易,主要出於韃靼可汗的請求。他們希望透過朝貢獲得加倍的回賜,取得綢緞等高階消費晶,說到底就是從大明獲取巨大的好處,這種虧本的買賣,一次兩次到也罷了,次數一多,難免負擔不起,而從中謀取好處的一方則因為利益沒得到滿足,往往也發生矛盾,最終兵刃相見,因這種朝貢貿易不平衡發生的戰事,大明不下幾十次,加上朝廷每次大手送出,百姓則餓著肚子,勒緊了褲腰帶,咬牙送上,長此以往情緒也不少,鑑於這些從永樂後期開始,朝廷幾乎是一面倒的反對與周邊國家貿易往來。其中以反對蒙古最強烈,但事實證明,朝廷斷絕了貿易,邊界反而更不安寧,無論是韃靼、還是近年來崛起的瓦刺,甚至蒙古其他各部落每年的秋天,便會集聚大軍開始扣邊了,他們未必是想入住中原,以中原之大,在沒有足夠的實力之前,他們斷然不會生出這個不切實際的念頭,他們更多的想趁機搶奪財物,其中又以這幾年的表現得最為明顯,在這個問題上,他倒也思索過,痛過這些年的觀察,以及邊疆韃子的動態,武將上奏的奏摺隻言片語也猜出了一個模糊的輪廓。
從元朝滅亡後,蒙古族勢力退往大漠,但雙方並沒有停止戰事,中國北疆戰事連連,前期是明朝政府對蒙古族的多次用兵特別是明成祖朱棣的五次大規模用兵,後期是瓦剌對明朝的戰爭,韃靼也對明朝用兵。使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