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484章: 已聞塞下銷鋒鏑,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這樣的氣氛下,他參與的戰事不少,但取勝的數目屈指可數,本以為這一輩子就此泯滅自己的才華,直到楊崢的到來,才徹底改變了這種半死不活的局面。彌勒教的一戰,讓楊崢徹底了看到了這支步兵的腐敗,若繼續讓這樣的軍隊存在,不僅對地方無益,相反只有“徒增賊勢猖狂,以貽羞笑”。為了振興使其脫胎換骨,楊崢決心編練一支有戰鬥力的新軍,簡選好兵。
對於當初楊崢給出選兵條件,他並不理解,什麼“第一可用,只是鄉野老實之人”,“第一切忌,不可用城市遊滑之人”,不以貌取人,要“以膽為主”,要敢於同敵人拼殺,這些在他看來,挑選的不是將士,而是一群木頭。
事實上證明,楊大人的做法是對的,正是憑著這個標準,他們在宣德元年的十月在義烏縣從農民、礦工中招募了三千人,一支新軍建立起來了。
與其他的將帥訓練將士馬上功夫不同,楊大人的訓練法子別開生面,新兵入選即編隊入伍,進行訓練。訓練大體分兩個方面,一是紀律訓練,一是武藝訓練。紀律訓練的目的,是讓士兵明白號令,服從節制。用楊大人的話說,“古今名將用兵,未有無節制號令,不用金鼓、旗幡,而浪戰百勝者。”因此,他把各種緊要號令編印成冊發給兵士,要人人熟記。記得熟,做得好,有賞;記不熟,做不好,受罰。透過這些訓練,使千萬人儼然一體。訓練武藝的目的,主要是使兵士防身殺敵,立功報國。戚繼光決不允許兵士習練花槍、花刀、花棍之類裝點門面的東西,因為這些與訓練宗旨不相容。在進行武藝訓練時,他是按照年齡大小、身材高低、體質強弱的不同,分別授以不同的軍器。年少敏捷的授以藤牌,年富力強、老成持重的授以狼筅(用大毛竹或鐵製成,長約一丈五六尺,是掩護兵士前進的武器,但無其他利器配合則不能殺敵),有勇氣的壯漢授以長槍,其他人則授以叉、耙、棍、刀等短武器。兵士除進行單個的武藝訓練,還要進行營陣教練,做到個人和集體戰鬥的統一。此外還有體質鍛鍊,訓練時,兵士要穿重甲、荷重物,以練體力;用的器械要重於交戰時所用的武器,以練手力;兵士腿裹沙囊,一次跑一里,不得氣喘,以練足力,起先他仍不懂,後來慢慢也就看明白了,楊大人練兵講求武藝訓練與紀律訓練並重。
由於楊大人治軍嚴格,又有一套比較完整全面、行之有效的練兵法則,使得這支新軍在較短的時間裡被訓練成為紀律嚴明、組織良好、勇敢善戰、常打勝仗的軍隊,四川的匪患,安南的黎利,以及雲貴的盜寇,所到之處,未嘗一敗,使得這支軍隊在短短几年的功夫成為大明取勝最多的軍隊。
而他也仰仗著一次又一次不敗的記錄,徹底丟了往日的形象,無論是的地位,還是官職,甚至將士們對其威望,不是往日可比,時至今日他們的這支隊伍掃平了朝內一切的匪患,終於步入了蒙古的草原,加入保家衛國,抵禦韃子的重任。
回想這一切,彷彿跟做了一場夢一般,可這夢又如此的真實,想到此處,張翼看了看身後聚精會神等待他下達命令的將士,心裡湧出莫名的安慰來,有這樣的將士在,還有什麼戰事是打不贏的,韃子,韃子有何懼呢?
“將士們,你們還記得大人當初對你們說的話麼?”張翼輕聲道。
場上一片沉默,唯獨張翼的聲音繼續說道:“大人說,一支不敗的軍隊,是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山”。意思是說軍隊行動時要象風一樣迅速,要求部隊能夠服從命令,克服萬難急行軍;佇列象樹林一樣整齊,要求部隊聽從指揮,講紀律;攻擊時要像烈火一樣毫不留情,作戰勇敢;防守時如穩如大山,要求部隊堅毅頑強,這麼多年過去了,你們或許忘記了,但我張翼一刻也沒有忘記了,因我期望你們有朝一日能變成大人口中所說的軍隊,算算時間差不多十年了,十年了我們掃平了四川、雲貴大大小小的匪患,安定了偌大的安南,做到了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山”。這讓我很是欣慰,如今輪到了韃子,你們會不會也這麼做?”
“會!”數萬將士齊聲大喊道。
“很好!”張翼頷了頷首,面上神情忽變得肅然起來,他緩緩將自己的臉面向數丈之外的韃子,從腰間拔出了那把明晃晃的朴刀,刀鋒指向前方的韃子,大聲道:“那就拿起你們的火器對準韃子,讓他們看一看,我大明也有不怕死的將士。”
“殺!”許震一馬當先抱出了一把三眼火銃,迎著前方的韃子狠很扣動了扳機,轟隆的炮聲,立即啟用了明軍的血液,人人神情興奮,目視前方。
金一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