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554章:江山無地限華夷,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一番話毫無疑問十分符合眾人的胃口,張翼拍著王通的肩膀哈哈大笑道:“老王啊平日裡看你不死不活的,沒想到說出的話兒,卻十分的地道,俺喜歡!”
王通翻了個白眼,若不是眼睛能殺人,這會兒張翼已躺在地上了。
楊崢與沈豔秋看得有趣紛紛大笑起來,帳篷裡篝火依舊在燒,滾燙的羊肉湯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響,一切顯得那麼安寧,也不知過了多久,才聽得楊崢道:“話雖不錯,可這些韃子並非靠武力就能徹底讓他們臣服的,今日迫於朝廷強大的武力,他們不得不做出臣服的姿態來,可誰能保持他們在我們放鬆的時候,我們處於弱勢的時候,還會如此,總不能他們強硬一回,我們就打一回吧,那你我今日所做的這一切又有何等意義呢?”
王通點了點頭道:“大人說的是,我朝與韃子鬥了百餘年,這百餘年來韃子投誠的次數也不少,永樂的時候他們多數也表現很低的姿態,一副很溫順的樣子,可永樂爺死了才不足十年,瓦刺就露出了他們的野心來,若不是我大明君臣和睦,上下一心,今日的勝敗就不好說了?”
“既如此麻煩,何不趁著今日大勝,一舉消滅了這幫韃子,也省去了諸多的麻煩?”張翼大大咧咧的道。
楊崢道:“殺未必是最佳的問題,以洪武爺、永樂爺的雄才大略,他們何嘗不想滅了韃子,可兩代帝王努力一生,其結果是什麼,洪武爺是讓韃子退回了大漠,永樂爺是讓韃子接受了大明的朝貢,以他們的目光,他們的手段,大明日益強大的實力,難道他們不想滅了韃子徹底除了這個隱患麼?他們何嘗不想,可你也看到了,這草原一望無際,綠油油的雜草綿延數百里,這些雜草風吹不毀,野火也燒不盡,還用不著人去管,只要有太陽,有雨水這裡就是一片勃勃生機,就足夠養育他們,你拿什麼去滅了他們?”
“滅又滅不了,防著又不放心,那你說該如何是好?”張翼性子急躁,忍不住大聲問道。
楊崢呵呵一笑道:“法子也不是沒有,只要處理好,這些韃子不光不會是我們的敵人,反而會是我們的朋友。”
張翼喜道:“世間還有這等法子?”
楊崢道:“非但有,前人還用過?”
王通想了想道:“大人是說大唐?”
楊崢點了點頭,道:“四夷之民長有重譯而至,慕中華之仁義忠信,雖身出異域,能馳心於華,吾不謂之夷矣。中國之民長有倔強王化,忘棄仁義忠信,雖身出於華,反竄心於夷,吾不謂之華矣。豈止華其名謂之華,夷其名謂之夷邪?華其名有夷其心者,夷其名有華其心者,是知棄仁義忠信於中國者,即為中國之夷矣,不待四夷之侵我也,有悖命中國,專倨不王,棄彼仁義忠信,則不可與人倫齒,豈不為中國之夷乎?四夷內向,樂我仁義忠信,願為人倫齒者,豈不為四夷之華乎?記吾言者,夷其名尚不為夷矣,華其名反不如夷其名者也。大唐講究凡是願意接受中華文化禮儀道德,“能馳心於華”,雖然“身出異域”,“吾不謂之夷矣”;相反如果是大唐之民,“反竄心於夷”,那麼就算“身出於華”,“吾不謂之華矣”。這種法子也未必不可行,你們也看到了,大唐百餘年來,與三百多個個國家和地區保持友好往來。來到唐朝的各國使者、商人、教徒、藝人等絡繹不絕,日本派往的“遣唐使”就達13次。佛教盛行,景教、襖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國人還可以透過科舉考試在唐朝入仕為官。嶺之南,其州七千……,外國之貨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於中國,不可勝用。借羈縻制度徵調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並讓南詔、新羅、渤海國、日本等藩屬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政治制度。正是這種寬大的胸懷,大唐與自己的敵人,與多民族的百姓共同打造了一個強大的大唐。再看看大宋,他們講究華夏之分,造成的結果如何,能用的人只因不是漢人出身,便受到壓制,到頭來反而被大遼、金國、西夏、吐蕃壓制,無論是在疆土上,還是影響力上都難以比擬大唐了!”
王通想了想道:“話雖如此,可大人也莫要忘記了,強大的大唐可是毀在外族的手中的!”
楊崢道:“我哪能忘記,但王將軍這話兒就有些武斷了,橘生淮南則為桔,生於淮北則為枳,橘子會變成這樣,最根本的原因可不是橘子的問題,而是氣候、土壤的問題,同樣的道理若非唐玄宗喪失向上求治的精神,志得意滿,開始放縱享樂也未必給了安祿山反叛的機會,我們不能因有了一個安祿山就把所有的外族人說成了壞人了,從長遠的利益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