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28章 古來萬事東流水,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崢嘿嘿一笑,道:“聖人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才是智者,看來這一科的翰林院也不全是庸才,還有些可造之材,翰林院幸矣,大明幸矣!”

曹狀元與那勉強站起來的徐有貞聽了這一番話,差點沒一頭撞死,這是當面打臉啊。

那進士被楊崢一番讚揚,既歡喜又有些忐忑,悄悄看了一眼曹狀元,看人家神色就如同喝了幾斤白酒似的,臉紅如火,哪還敢多言。

好在楊崢沒繼續廢話,接著先前的話兒繼續說了下去,本官先前所言,就是要告訴諸位,咱們大明的內閣不是昔日的宰相,用不著事事躬親,他只需做好一個決策者,入閣者只需專注於決策職責,越俎代庖包辦一切,即使夙興夜寐,卻可能只是一個優秀的執行者,而非合格的決策者。正如魏徵所言:“委大臣以大體,責小臣以小事,為國之常也,為治之道也。”

眾人雖覺得這話兒有些 言過其實,可細細品味卻也不是沒有道理,三楊彼此看了一眼,楊溥小聲道:“這小子果然看得明白?”

事實上,楊崢說得不錯,自從朱元璋廢除宰相後,一反自秦以來將內侍人員逐步升格為正式朝官的做法,而是將已定型的國家機關和職官重新貶降為侍從。這樣的模式曾經維持到他去世為止。其所以能勉強試行了十多年,主要是由於朱元璋本人具有著不同於其後代皇帝的優異條件,他“肇跡民間”,“備歷艱難,飽諳物態”,作為創業開國之君享有極高的權威,又具有豐富的政治軍事經驗和才能,並且極勤於政事,所以能夠以這樣的體制推動當時國家機器的運轉。但這是變局而非常局,可以適用於一時,而難垂諸久遠。因為,由一個全能的至高無上的皇帝大權獨攬,小權不放,事必躬親地履行全部統治職能,事實上是絕難世代相承的,所以永樂後開創內閣協助皇帝處理政務,因朱元璋早就定下規矩,不可再立宰相,可沒宰相皇帝也吃不消,明成祖成立內閣以後,把原來宰相擁有的決策權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議政權分給內閣,行政權分給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軍事、行政,直接對六部負責,最初的內閣只有一部分的權利,但隨著後來的皇帝懶散,久而久之,內閣掌管的政務越來越多,地位也越來越高,到仁宗的時候,仁宗皇帝因楊士奇、楊榮等為東宮舊臣,升楊士奇為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楊榮為太常卿兼謹身殿大學士,之後楊士奇、楊榮等人均兼有尚書職位,雖然身居內閣,其頭銜均以尚書為尊。自此,內閣權力加重,成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決策機構,內閣的地位與作用已凌駕與六部之上了,等到宣宗登基,內閣已坐實了大明文官集團的代言人的地位,入閣的大學士在處理政務時只需將從六部送進來的奏摺,寫好的處理意見,票擬在奏摺後送給皇帝定奪,然後在發放給內閣,內閣憑著皇帝發還的奏摺,輸送給六部,一切事物皆有六部的官員去執行,這其間內閣說輔佐天子倒說得過去,說什麼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整個大明從洪武十五年建內閣以來,幾乎沒人能做到這一點,楊崢所言並非毫無道理。

見眾人沉默,楊崢嘿嘿一笑,衝著曹狀元看了看,雖說沒說什麼,但那神情分明在說,狀元郎這一番話可說的對。

曹狀元雖不想承認,可細細品味,卻不得不承認楊崢所言有些道理,一時找不到什麼話兒反駁,冷哼了聲,乾脆做出沒看到對方的可恨的模樣。

“這第一件是決策,不知這第二件事什麼?”一陣沉默後,胡瀅忽然開口問道。

胡瀅是三朝老臣,如今又是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可謂是權傾朝野,他這麼說,顯然是認同了楊崢的說話,場上眾官兒雖有不服的,聽了這話兒也不敢說什麼。

楊崢嘿嘿一笑,衝著胡瀅抱拳行了一禮,道:“既然是胡尚書詢問,那下官又要嘮叨幾句了,還請您老人家莫要見怪才好?”

胡瀅也是個好爽之人,聞言哈哈一笑道:“你這滑頭,又弄什麼鬼,只要你說的有理,你嘮叨幾句又何妨?”

楊崢道:“有胡大人這一句話,下官就放心了,免得有些狀元郎又尋著縫兒,變著法兒說我狗嘴裡吐不出象牙,拖延時間了?”

“你……?”曹狀元聽得大怒,說了一個“你”,想起先前的羞辱,愣是沒繼續說下去。

眾官兒看得搖了搖頭,心道:“這個楊大人太能記仇了,就這會兒還不讓挖苦他人,虧得我們是他的朋友,這要是敵人可有的頭疼的,怪不得江南這麼多年安定不下來,一到他的手中,便成了富庶之地了?想來那些酷吏怕是受不來這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時明月之君子六藝

魚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