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53章 金風未動蟬先覺,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火藥的發明,戰場就不在是冷兵器說了算了,你還別不相信,用不了多久,火器將會取代兵刃,成為戰場上的寵兒,咱們大明不想落後,不想被捱打,火器就一定要發展。我大明剛建立的那會兒,洪武爺鑑於火器在戰爭中體現出來的強大破壞力和火器部隊的強大戰鬥力,開始著手建立專業火器部隊和規定火器在軍隊中的比例,如洪武十三年年,明tai祖正式下令規定:“凡軍一百戶,銃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槍四十”。洪武二十六年,又規定:水軍每艘海運船,裝備碗口銃四門,手銃筒十六個,火槍二十支,火箭和神機箭各二十支等等。到永樂時,更創立了專習槍炮的神機營,成為大明最早專用火器的新兵種。朝廷各地的城關和要隘,也逐步配備了火銃。洪武二十年,在雲南的金齒、楚雄、品甸和瀾滄江中道,也安置了火銃加強守備。永樂十年和二十年,成祖令北京北部的開平、宣府、大同等處城池要塞架設炮架,備以火銃。那會兒也是咱們的火器發展最快的時候,軍事實力最強的時候,我們有火箭、火炮火藥鞭箭、引火球、蒺藜火球、鐵咀、火鷂、竹火鷂、霹靂火球、煙球、毒藥煙球等十餘種,便是到了永樂,咱們使用的火箭種類也有單發火箭、多發齊射火藥箭、多火藥筒並聯火箭、有翼火箭、多級火箭等,火箭的品種達幾十種之多,韃子厲害是厲害,可單靠兵刃是無法與我們對抗的,只可惜這種大好的局面,並沒有延續下去,隨著文官地位的提高,加上天下的太平,火器越發不受待見,但凡人言語,不是被人罵作了禍國殃民,就是被釘了浪費人力物力的罪名上下不來,長此以往朝廷也無人對這事兒傷心,火器自然難以取得長足的進步,不怕你這個首輔笑話,咱麼大明一直以天朝上國自居,自認為老子是天下第一,不把別人放在眼裡,事實上人家已經迎頭趕上了,在古代希臘的古籍中,曾經出現過使用硫、松炭、瀝青和麻屑製造成所謂“海火”的記錄。後來,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人也都曾在軍事行動中出現過縱火作戰的記錄。雖然歐洲人曾經發明和改進過“希臘火”,但威力遠遠無法與中國火藥相比。宋元時,來華的阿拉伯水手在中國人節慶之時釋放的焰火和中國船舶裝備的火器中,開始仰慕中國的火藥了,紹興三十一年,宋金采石之戰中,南宋軍隊使用“霹靂炮”對蒙古軍作戰,贏得了區域性的勝利,而這一戰恰好被一個阿拉伯水手在現場目睹。

這個是聰明人,他默默的記下了這一戰的火藥所帶來的威力,當返回自己的國家後,開始著手研究了,雖說此人沒能研製成功,但不可否認,火藥從那時起,就已進入了歐洲了。

隨著蒙古鐵騎的橫掃,火藥不再侷限與中國了,宋端平三年,蒙古大軍與三萬波蘭人和日爾曼人的聯軍在東歐華爾斯塔德大平原上展開了激戰,當時便有一個學者記錄了那一場戰事,蒙古大軍在這場會戰中使用了威力強大的火器。波蘭火藥史學家蓋斯勒躲在戰場附近的一座修道院內,偷偷描繪了蒙古士兵使用的火箭樣式。根據哪位學者的描繪,蒙古人從一種木筒中成束地發射火箭。因為在木筒上繪有龍頭,因此被波蘭人稱作“中國噴火龍”。他們開始著手研製這種中國噴火龍了,等到蒙古大軍開始席捲東歐大地時,讓阿拉伯人也感受到了火藥的巨大威力。由於擔心會成為蒙古軍隊的下一個進攻目標,阿拉伯人迫切希望獲得火藥的情報,以提升阿拉伯軍隊的戰鬥力。

最快更新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做人後被偏執反派看上了(穿越)

木南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