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913章:不服丈夫勝婦人,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時王驥率先站出來一來出乎百官的意料之外,二來則是也想看看王驥想說什麼,畢竟昨日的事兒並不久遠。

只聽到王驥道:“回皇上的話末將昨日返朝,聽聞諸位大人聯名上奏末將老師費財,以一隅騷動天下,末將思來想去認為諸位大人所奏甚有道理,所以末將也不想說什麼解釋的話兒,只不過末將心頭有些疑問想問問諸位大人?”

小皇帝哦了聲道“什麼話?”

王驥嘆了聲道:“末將得皇上信任,自正統三年到今時今日總督軍務,三次征討麓川為朝廷開疆拓土抵制外患十幾年,得聖上保佑王公公排程有方,末將才能屢次為朝廷抵制外患,建立功業,末將自問做不到嶽王爺那般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但也算是武將不怕死了,這麼多年來末將身上沒有一塊好肉,碰上了陰雨天渾身的骨頭都疼得厲害,還有老臣這風餐露宿所留下的肚疼的小毛病怎麼著也不比不上諸位大人坐在衙門裡風吹不著雨淋不著來得舒坦,算上妻兒老小都不在身旁,因為人殺多了,有時候整宿整宿的睡不著,渾身的傷痛換來的卻是諸位大人的職責辱罵,末將每每想來心頭總是傷感,或許諸位大人認為老臣老了不重用了,又或者諸位大人看末將不順眼說上兩句說上兩句,這些末將都能理解,末將也不怪誰,末將只是問一問諸位這些年末將南征北戰當真是如此罪大惡疾麼?”

這話兒問得巧妙,正統六年至正統十三年間,王驥總督軍務,三次征討麓川,雖說百官因王振彈劾他“老師費財,以一隅騷動天下”。但不可否認王驥進行的戰役確實基本平定了麓川的叛亂,並將之控制在朝廷手下,鞏固了邊疆的安全,加上這幾年王驥被與都御史陳鎰巡視延綏、寧夏、甘肅等地時,時寧夏邊軍三年一換,並增選軍屬以防備,致使軍士疲憊、軍用睏乏。王驥請每年調換一次,讓應來更代的十月份到達,而被替代的留到次年正月再回去,以此提高效率。可謂是有利於朝政之舉,算上王驥參與討平湖廣、貴州各地苗人的叛亂,功勳之高用陳敬宗的話兒說,王驥是蓄文武將相雄剛之才德,且素著西鄙韓範(韓琦、范仲淹)之功,簡在聖衷,非一日矣!……然則永清南徼,俾朝廷無復南顧之憂者,公之功豈淺淺哉?銘鼎彝而紀竹帛,炳炳然直與古之儒將爭光後先。……此儒者遭遇之極,蓋不特縉紳之光,寔為邦家之光也。這樣的一個與朝廷大有用處的人,百官本也沒想著彈劾,若不是王振參與了這件事還算是一件罪名的話,言官也不想去得罪這樣一個當世名將,畢竟人家現在簡在帝心不說,光是湖廣、貴州各地苗人的叛亂就離不開他,說句不好聽的話,人家是有持無恐,未必把你奏章上的哪點罪名看在眼裡。

所以面對王驥的喝問,昨日還信誓旦旦的言官御史彷彿是領了指令一般,無人啃聲。

王驥沒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目光在左上角的方向看了看,最終將目光落在了小皇帝的臉上,那意思很明顯:“皇上,末將的委屈百官不管,您總得給個說法吧。”

小皇帝倒早就有了主意,聽了這話兒倒也沒思索,張口說道:“本朝之制文臣不許封爵邑,惟有武功者不在令。自洪武以來蓋百年於茲矣,文臣有武功而封爵邑者,始一人焉,愛卿天資通敏,遇事敢為,正色立朝,欲以身狥天下,毎陳國家利害,生民休慼,辭氣懇切,孜孜不已。襟懷開爽,好賢樂善,人有寸美,必極口稱道。見人材沉滯,必拔起任用,始終成就之,未嘗有德色。與人交,不立厓岸,循循和易,雖位兼將相,望重累朝,曾無一毫驕矜之意,見於顏面,體貌清臞,風儀俊整,尤善談論,見者為之愯然,當大事,屹若砥柱之在中流,功名事業,視前古為無愧,這些非但是朕知道,便是宮外的百姓也是一清二楚的,那些百姓唱的歌謠愛卿不記得,朕還記得兩句。”小皇帝說到了這兒,忽得當著百官的面,唱起了歌謠來:“天生豪傑,祚我邦家。大其抱負,弘彼聲華。乃若斯人,世豈多有。為鳳為麟,出也非偶。惟忠毅公,間氣所鍾。芬芬茅葦,挺見孤松。早奮於庠,入奉廷對。羽儀公朝,展也無愧。歷試繁劇,如劍斷犀。佐持憲節,名震山西。召尹京畿,畿內安堵。貳我夏官,折衝尊俎。進大司馬,出巡邊陲。斬其怯將,大張兵威。於甘於涼,於彼沙漠。矯矯強敵,罔不就縛。麓寇弗靖,以跳以梁。公來督戰,如鷹之揚。殲厥渠魁,蕩其巢穴。滇南之境,遺患斯絕。報功有典,逈出群流。河山帶礪,與國同休。將相之才,一代之望……?百姓都知曉愛卿忠貞愛國,乃大大的國之忠臣,莫不是在愛卿的眼裡,朕還不如宮外那些無知的百姓不成?愛卿奉詔行邊。指揮安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時明月之君子六藝

魚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