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905章:世有聰慧明達人,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四人彷彿商量好了一般,總把這主意集中在楊崢的頭上。
楊崢眯著雙眼沒有立刻表態,從今日王振的舉動來看,王振的用意其實並不難揣摩,無非是藉著這次機會向百官展示一下自己在小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從而達到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效果好借用百官的力量來抗衡內閣罷了,遠非陳循等人所說的大事,但王振此舉對於楊崢與陳循等人來說並非是什麼好訊息,因為內閣秉著無為而治的方針,這幾年來的確沒做什麼大事,甚至在司禮監為所欲為的時候多數選擇了沉默,雖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摧毀王振,但百官並不這麼想,沒準兒在他們的眼裡,楊崢領著的這一幫不過是仰仗司禮監過活的窩囊廢而已,其間他們做了多少的鬥爭,多少的清流彈劾司禮監專權、逾越,但人家就是沒事,權勢上雖不如內閣但人家在小皇帝心目中的信任,那可是無人能比的,為了他皇上甚至連祖宗規矩都不顧了,京城的衙門順著他老人家的官兒,哪個不是官運亨通,那些肥差衙門可都是他的親信給把持的著,這些年都富得流油,在京城的一畝三分地上,那個不羨慕,又有那個不眼紅的,但說這些倒也罷了,偏生人家從內到外都有他的嗯,哪怕他是個太監,做的壞事兒不少,文武百官彈劾他的人大有人在,可到了小皇帝哪兒,再壞的事兒也都成了為國為名的好事,再多的彈劾也撼動不了王公公的地位,有心人還發現,朝廷的言官每彈劾一次,王公公得到的好處就越多,他手下的官兒總有人會步步高昇,一來二去給王公公做左膀右臂便成了京城最熱鬧的差事,比起那些寒窗苦讀十年都要來得快,來得實在,局面如此,如何不讓人心動呢。
但問題的關鍵是內閣,在這件事上若是有所表現,那麼這事兒就不好選了,司禮監的好處雖大,可名聲卻不好聽,不是所有的官兒都可以放棄名聲的,可若內閣還是一如既往的不作為,那名聲固然是重要,到底不如實惠來得實在,所以百官一直在猶豫,也一直在等待,而陳循等人就是明白了這個道理,面色才如此難堪。
內閣寂靜無聲。
五人誰也沒啃聲,誰也沒就著話頭繼續往下說。
許久才聽得曹大人開口道:“卑職也知道大人的難處,但事情到了這一步,咱們再不作為,只怕人心盡失了,到時就算我們有心殺賊,只怕也無能為力”。
陳循等人立即表示了贊同。
楊崢淡淡一笑,道:“這幾年王振的確做的過分了些,但還不到時候嘛”?
陳循嘆了口氣,道:“未必吧。”說完從懷裡摸出一份奏章來,遞了過去道:“這是今日一早科道送來的奏章,我怕你不好做決定,這事兒也就給壓了下來,如今看來有必要給你看看了。”楊崢不動聲色的接過那奏章,一目十行的看下去。只見兵部給事中胡丹上疏彈劾自去年到今年年底所做的徇私舞弊之事,為了彰顯自己的權勢,王振先賜司禮太監王振白金、寶楮、彩幣諸物,王振侄王林為錦衣衛指揮僉事。
同年三月,降巡撫山西、河南兵部侍郎于謙為大理寺左少卿,仍任巡撫。于謙擔任山西河南巡撫十餘年,因懼盈滿,舉薦參政孫原貞、王來代替自己。當時王振方用事,于謙每次進入京師彙報,未曾持一物交給王振。而且又有御史有姓名類似謙者經常忤逆王振,王振以為就是他,於是慫恿言官彈劾,罷為大理寺少卿。此後河南、山西兩省百姓赴闕乞留,而皇親貴族亦上奏於謙不能離開,於是才恢復命其擔任巡撫。
今年年初,竟命工部修大興隆寺。寺初名為慶壽寺,在禁城以西,金章宗時建。王振言其敝,命役軍民修,費用數萬,壯麗甲於京都。小皇帝隨後亦參觀對其讚不絕口一事,這事兒百官都心知肚明,許多官兒也是憤憤不平,礙於王振太過聰明,凡事的背後必帶著小皇帝親臨,所以百官既便有心想要彈劾也有所顧忌,畢竟是王振的背後還站著另外一個人,彈劾王振無意是彈劾九五之尊了,雖說本朝太祖開了言官制度,大臣們可以放開了提意見,上至國家大事,下至後宮瑣事,只要你認為不對的,就可以儘管說出來,用不著擔心會得罪皇上,皇上再不得人心,也不願意不願背上“昏君”、“殺諫官”的罵名,實在被言官罵得無地自容了也只是讓錦衣衛拉到午門外疼打一頓而已,熬過去了那就是無傷的榮耀,所以從太祖朝開始給皇上上眼藥,雞蛋裡挑骨頭的事兒沒少幹,但做這些事兒人也不過兩三個不怕死的御史而已,大都數的人還是畏懼皇權的,凡事涉及到皇上的任何事,無論對與錯都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也是為何小皇帝能對王振無比信任,實則是王公公摸透了百官的心思,偶爾有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