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887章:平生錯做功名夢,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太監點了點頭後,便弓著身子出了司禮監一轉身便不見了蹤影。
王振望著小太監消失的蹤影,自言自語的道:“是時候毀了這塊鐵牌了。”
小太監去了沒多久,曹吉祥、王山、王朗、徐唏、工部郎中王佑便出現了在王振的值房。六個人分成兩隊,按照官銜落了座。
王振面上神色仍舊洋溢著興奮,也沒有磨蹭的意思,開口道:“咱家尋諸位來是有一件大事想聽聽諸位的意見。”
六人彼此看了一眼,莫不做聲,身為王振的心腹,或多或少還是知道王公公的心思,因這件事太大,六人一時也不敢貿然說話。
王振似也沒有讓六人說話的意思,道:“本朝自太祖皇帝開國便定下了太監不可干政的規矩,所以本朝的太監不得讀書識字,不得干預政事,後來永樂爺登基做了皇帝,咱們做太監的可立下功勳不少,永樂爺感念咱們的忠義,視咱們為親信,設東廠,讓出使、專征、分鎮各地幫著他老人家治理江山,所以才有了鄭公公這樣揚名天下的大太監,論功勳,論人品,他老人家可不比外面的那幫文官差,不怕諸位笑話,咱家入宮便是想一回鄭公公。”
眾人看到王振說到激動時,一張臉洋溢著從未有過的笑容。
“要我說啊,公公今日的成就遠比鄭公公可比,想當年鄭公公七下西洋壯大是壯大,可也得看外面那幫言官的臉色才可行西洋之舉,可咱們再看看公公你領著咱們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外面那幫官兒誰敢說個不字,便是他們送來的奏章還得經過公公的手筆才可送至全國各地,要說功勳,人品公公怕是本朝第一了。“工部郎中王佑腆著臉說道。
其他幾個官兒拼命點頭附和。
王振淡淡一笑,擺了擺手道:“咱家豈可與鄭公公相提並論。”說完,話頭便沒在鄭和上逗留,繼續回到了先前的話題上。只聽得王振醞釀了片刻後,繼續說道:“等到宣宗爺的時候,他老人家是個大好人,怕小皇帝年紀小被外面的這幫大臣欺負了,所以在宮裡專門設立了內書房,專門讓外面的那幫大學士教咱們讀書認字兒,要說這讀書的確是好事,聖人的道理,朝政的大小事兒,咱們也能看得懂也能做,就說今日這朝堂之上吧,咱們的衙門可不比外面的文官差,光是京師就有二十四衙門和廠衛系統。在地方上,有鎮守太監、留守守備。其中最重要的有,南京守備、鳳陽皇陵守備,各省各軍事要塞的鎮守太監。南京、蘇州、杭州三地織造局,廣東、福建、浙江三省市舶司,各地國家倉庫也歸宦官主管,太祖口中的太監之禍倒是沒發生,咱們可是幫著他老人家保家衛國呢。”
“可不是嗎,咱們許多同僚能夠粗通文墨,有的甚至能夠通古曉今,擬旨援筆立就,就文采而言可不輸給外面的那些讀書人,再說這幾年公公坐鎮司禮監,朝廷上上下下那件事不是出自公公之手,單說這批紅一事就不輸給內閣了,還有咱們幫著朝廷擔當歲辦、採辦的督造之職、經營倉儲、稅務徵管、督查礦業開採、下西洋哪一樣少了咱們,可到頭來功勞卻全都成了外面的那幫讀書人了,不是奴婢大逆不道,咱們的太祖爺是太看得起讀書人,對咱們卻是……?”曹吉祥一臉不滿的道。
這話兒算是說了一干太監的心聲,立即獲得了不少人贊同。
身為內閣次輔的徐唏淡淡一笑,與曹吉祥的這一番話他可不敢贊同,開國之君朱元璋吸取以往歷朝歷代宦官禍國的教訓,在建國之初對宦官作了種種限制,規定不許宦官識字,不許兼任外臣,任職不許超過四品,並在宮門外立一鐵牌,上書“內臣(宦官)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這可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經過深思熟才做出的決定,東漢多由幼主臨朝,政權多落入皇太后為首的外戚之中。皇帝成年後,不甘於外戚專權局面,便依靠身邊的宦官發動政變,這樣,宦官在皇帝支援下形成政治集團而操縱政權。由於宦官沒有社會基礎,沒有政治才幹,因而導致政治更加**。比較正直的文人官吏和外戚集團起而反對宦官,宦官在皇帝支援下進行反擊和鎮壓,因而導致了黨錮之禍,使東漢統治日趨**,政局更加混亂。大唐安史之亂後,宦官因擁立有功而權力增大。後來又直接掌握了兵權,宦官開始干政。宋代的太監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沒生出什麼亂子,這全歸功於宋太祖,他老人家對宦官既信用又抑制。其主要緣故在於前代的教訓不得不吸取,而宋又推行的是所謂防弊之政。唐代後期宦官自稱定策國老,呼皇帝為門生天子的往事對宋最高統治者實在是刺激太大,南漢後主劉長委政於宦官以致朝政**的教訓更是近在眼前。在各種政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