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944章:醉眸觀花花不透,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事兒在宣德年最為宣宗重視,文武百官也將這事兒看做是為官的一種榮耀,凡是有資格參與經筵的文官,莫不是把這做當做頭等大事來做,聖人典籍,聖人的道理,聖人的道德文章,聖人的治國名言,若不是弄得通透彷彿就不能彰顯自己的才華一般,因此一些學問稍不入流,就會當場出醜,因此有資格參與的也都是那些道德文章十分了得老儒生,或是在朝堂上位列三公九卿的大人物,給皇上說說治國的道理,這樣的場面王振倒是有幸進入過一次,整個經會上除了感慨自己學問上的差距外,就沒生出半分的好感來。
這樣的經筵在宣宗五年走向輝煌到宣宗十年走向沒落,隨著宣宗死亡,迨小皇帝以沖齡即位,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柄政,感於身負幼主教育之重責大任,上疏請開經筵。始制定經筵儀注,每月二日、十二日、廿二日三次進講,小皇帝御文華殿,遇寒暑則暫免。開經筵為朝廷盛典,由勳臣一人知經筵事,內閣學士或知或同知經筵事,六部尚書等官侍班,另有展書、侍儀、供事、贊禮等人員。除每月三次的經筵外,尚有日講,只用講讀官內閣學士侍班,不用侍儀等官,講官或四或六,每伴讀十餘遍後,講官直說大義,惟在明白易曉。日講儀式較經筵大為簡略,或稱小經筵、小講。經筵講學自此制度化,每日一小講,每旬一大講,為帝王接受儒家教育的主要方式。
小皇帝本人本就不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主兒,況且那幫老儒生常常老生常談,小皇帝也聽不進去,一來二去經筵也就流於形式也不負往日的光彩,張太皇太后死後,孫太后掌權的那會兒,自是捨不得小皇帝日日被一幫老儒生逼著讀聖人的道理,加上自己在一旁添油加醋,這項從太祖爺定下的規矩也被荒廢了差不多了,起先百官裡還有些老臣時不時的提起,可小皇帝全然沒有經筵的意思,也就沒人提起了,等到他掌權的時候,經筵几乎是杜絕了,算算日子,正統一朝已有六年沒有召開經筵了,不光是他就是文武百官也差不多給忘記了。
這次小皇帝出其不意的召開了經筵,讓那幫文官如何不歡喜。
曹吉祥道:“祖宗是不知道,那幫文官可是歡喜風了,一個個嘴裡說小皇帝終於長大了,老天爺是被他們的不屈不撓的精神給感動了,終於把小皇帝引到了正途上來了,假以時日,小皇帝一定會成為一代明君的。”
王振冷哼了聲,道;“這幫不開竅的老頑固。”嘴裡雖罵了句,心頭卻也打鼓開了,一時也不知小皇帝抽了什麼風,怎麼忽的召開了經筵。”
其實召開經筵也不算什麼大事,經筵的最終目的是革君心、正君心,是一種道德教育,但其結局基本上是失敗的;只因,經筵制度是一種政治制度,和歷代諫官制度、宰相制度、封駁制度、史官制度一樣,是對皇權的制約,強調道統高於政統,利用天道制約皇權的無限膨脹;沒有哪個皇帝希望自己的權勢被一幫道理給綁架了,所以經筵的開頭總是美好,結尾卻是十分的悲慘。在這一點上,王振看得很明白,所以小皇帝召開經筵他沒覺得是多麼嚴重的事情,他奇怪是這樣的大事,他作為小皇帝最信任的人,司禮監秉筆太監,竟對此毫不知情,這不符合他的地位與權勢,最重要的一點是在這件事上小皇帝繞過了他,這樣的事情還是頭一次發生。
曹吉祥似知王振所想,沉吟了一會兒道:“祖宗,奴婢聽說本來小皇帝是有意派人給老祖宗送信的,可就在昨日一早,有人領著皇上出了一趟皇宮……?“
王振心頭一驚,道:”你說什麼?皇上出宮了!”
曹吉祥被王振突如其來的一問,嚇了一個激靈,有些愕然地看了一眼王振,許久才點了點頭道:“是的,皇上出宮了!”
“這麼大的事情,為何咱家一無所知!”王振怒道。
曹吉祥有些懼怕的看了一眼王振,唯唯諾諾的道:“回祖宗的話,不光是你不知道,整個紫禁城除了小楊大人外,沒人知道這一切。”
“楊崢?”王振又是一驚。
曹吉祥道:“昨日就是小楊大人陪著小皇帝出宮的,他們趁著守門的侍衛交替,宮中盤查鬆懈的時候大搖大擺的走出了皇宮,據說出去的時候連皇上身旁伺候的,平日裡護駕的錦衣衛都沒有帶,膽子可不是一般的大,整個皇宮都無人知曉皇上出了皇城,據奴婢打探的訊息所知,他們二人將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街道走了一個遍,不光是去了寺廟,吃了小吃,看了京城大大小小的商業街道,還……?”
王振道:“還什麼?”
曹吉祥道:“還去了一趟貢院,對了還有咱們經營的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