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084章:莫語常言道知足,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崢深深鞠了一躬道:“大人所言,卑職銘記在心……”。
楊榮擺了擺手,神情有些落寞的道:“這些話兒一直都想尋你來說道說道,一直沒有功夫,難得今日老夫有這個功夫,你肯來凝聽老夫嘮叨算是老夫臨走給朝廷做的最好一點好事,如今我雖致仕,但並不表示老夫不會留意朝政,他日老夫若是想起什麼,自會派人給你送來,忙未必幫得上,但給你提個醒兒總還是夠的,怕就怕你到時嫌老夫嘮叨麻煩?”
楊崢道:“大人肯教誨,卑職求之不得,又豈會有嫌棄之意。”
與楊崢的這一番回答,楊榮深感滿意,本想就此告別,忽的想起了一件心事,抬起的雙手又重新放了下來,道:“司禮監與內閣的爭鬥,雖說是兩個衙門的爭鬥,但說到底還是王振與東里兄的爭鬥,官場上的廝殺不亞於戰場,勝者為王,東里本就不被王振待見,此去怕是少不了要諸多刁難,他年紀大了,為大明為百姓盡心盡力了四十載,臨老了卻得罪了王振,老夫擔心……?”
楊崢點了點頭,道:“卑職明白,我會盡最大的能力為楊大哥出去麻煩的?總得讓他過一個安穩的晚年不是?”
楊榮想到楊士奇之子的罪責,不由得嘆了口氣,朝廷雖念及他的功勳,說什麼“你的兒子已經違背家訓,干犯國家紀律,朕不敢有所偏袒,請你以國法自行處理。”但王振將此事公佈天下,楊稷又仰仗父親的權勢,犯下數十條人命,惡不可言,還談什麼自行處置,楊稷最終的結局不外乎一個死字,更何況這事兒是王振一手挑撥起來,豈能就此放過,老年喪子本就是一件傷心的事情,他擔心王振不會就此放手,藉此機會諸多為難,若是如此楊士奇可就苦不堪言了,三楊共事多年,情同手足,雖是臨別在即,還是忍不住囑託一番方可放心。”
“有你這句話兒,老夫就放心了。這京城也沒什麼留戀的,待會等老夫僱的馬車到了,老夫也該離去了,日後你有機會,可來建甌看看老夫。”
楊崢道:“有機會,卑職一定前去叨擾。”兩人站著又說了幾句寬慰的話兒,楊崢尋了兩本好書,小心收在懷裡,便起身告辭,楊榮起身送他,直到門前又送了一段,才返回自己的院子。
楊崢並沒有返回家中而是直接帶著楊榮的一番囑託去了內閣,楊士奇、楊容先後離開,共事多年的三楊內閣正式宣告解體了,今日的早朝按照楊士奇的吩咐,楊溥告了假並未參與這件事對抗王振的大事,所以三楊楊士奇、楊榮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懲罰,唯獨安楊溥沒有半點責備,也不知是楊溥平日裡為人好說話,還是王振覺得這老頭面善,早朝的沒參與竟被王振看成了是對他仁慈,早朝過後這位聲望權勢大漲的王公公竟親自為了楊溥請功,說國朝文極六曹,天造不論,夏蹇經綸悃愊,文皇北征,全國是屬;楊溥熙績臺省,坐臻太平,所謂代天之相也當以獎賞彰顯其名。小皇帝平日裡對這位王先生十分信任,難得聽王先生如此讚揚人的,自是滿口答應,當即下了一道聖旨,升楊溥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兼任工部尚書郎,官職雖沒什麼變化,但頭銜卻多了不少。對此楊溥實在想不到,有心想推辭,又怕因此得罪了王振,辜負了楊士奇、楊榮的一番期望,明知道王振此舉是打破三楊一體的神話,壞自己名聲,他只能默默的接受這一切。
領取了聖旨後,他也不便再繼續裝病,況且內閣如此大的動靜,他也怕王振借內閣無人的情況下做什麼手腳,只能早早的來坐班了,面對著堆積如山的奏章,他挑了面上的幾本翻了一下,清一色的都是彈劾楊士奇之子胡作非為之事,其中不少還是楊士奇的門生故吏,想到這些官兒昨日還一口一個楊翁,才一日的功夫只因丟了內閣首輔的官帽就加以辱罵,全不顧昔日的情分,文人的臉面,看來不免讓人心寒,看了幾本實在看不下去,也不想處理政務,可就這麼幹坐著心頭不免更是氣惱,乾脆尋來了紙筆寫其了對聯來,一句“四口同圖,內口皆歸外口管”,已寫了多遍,仍被他書寫不止,這對聯來自他十歲的時候,那時候的他聰慧過人,10多歲就精通詩對,常常妙語驚人。有一年,他父親因一樁公案株連,被抓入縣獄,親友們都急無對策,楊溥便跑到縣衙去向縣官求情。縣官見他年紀小,膽子卻不小,口才又好,想試試他的才識,便出一上聯要他對:四口同圖,內口皆歸外口管;
這是一拆合字聯,把繁體的“圖”字拆成四個口字,又指明內外“口”字的關係。縣官藉此暗示,我乃一縣之宰,主管萬民,一切由我做主。楊溥明白縣官的意思,當即對曰:五人共傘,小人全仗大人遮。
這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