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790章:真金不怕紅爐火,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榮本想阻攔楊士奇不可再做無謂的爭吵,奈何此時楊士奇早已沒了平日裡的睿智,全然沒看到他給出的眼神指示,竟不顧身份的與王振辯了下去,看著王振嘴角含著笑容,一股不詳的預感便從他心頭湧起。
王振淡淡一笑,道:“楊大人看咱家是那種信口開河之人麼?”說完轉身對小皇帝道:“皇上,奴婢懇請皇上容許奴婢呈上證人。”
“準了。”小皇帝難得有一個表現的機會,況且跪在地上的人又是自己最信任的老師,哪有不答應的道理。
“皇上……?”楊榮急切的喊道,道:“此乃金鑾殿,不是應天府的衙門,此等殺人越貨之事,不聽也罷。”
李時勉也回過味兒來,跟著楊榮後附和道:“楊大人所言極是,此等殺人越貨的案子自有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理會,微臣相信以三司的那些官兒的操守,自能給王公公一個交代,給江西百姓一個交代,用不著在這金鑾殿上審理案子,此事若開了頭,豈不是給天下百姓了藉口,日後人人來這金鑾殿上奏請冤情,那可如何是好?”
明代時定製,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機關組成三法司,會審重大案件;遇有特大案件,則由三法司會同各部尚書、通政史進行“圓審”;皇帝親自交辦的案件,由三法司會同錦衣衛審理。所以楊榮和李時勉這個要求合情合理,這樣一來,既可粉碎王振的意圖,也可化解眼前的尷尬。
小皇帝似覺得這個主意也不錯,歪著腦袋想了一會兒,忽的看著王振道:“王先生你以為如何?”
王振似早就料想小皇帝會有此一問,淡淡一笑,道:“回皇上的話兒奴婢覺得大大的不妥。昔年宋太祖年間,開封一個百姓趕到宣德門的登聞鼓院敲響了登聞鼓,鼓聲響徹皇宮大內,驚動了正在休息的宋太祖。”
王振說得緩慢,那越發沉穩的聲音響徹在大殿裡,小皇帝似對這事兒十分感興趣,歪著一個小腦袋一臉認真的凝聽,見王振忽的聽了下來,忍不住好奇的問道:“王先生後來如何了,宋太祖可是將這人抓了起來。”
群臣默默的聽著,這事兒在宋代一直傳為美談,但凡讀過北宋典籍的沒有不知道的,只是沒想到這等市井百姓津津樂道的一件小事,竟會引起小皇帝的興趣,意外之餘,倒也沒人敢打斷王振繼續說下去。
王振一笑,眼前的場面彷彿回到了昔日東宮上課的情景,他在說,小太子歪著腦袋在聽,偶爾會睜著一雙信任的眼神問上幾句。
“回皇上的話,宋太祖非但沒有怪罪這個百姓的魯莽之舉,而是親自接見了這位百姓,這位百姓告訴宋太祖,他走失了一頭豬,請皇上幫忙找尋。宋太祖甚感寬慰,給宰相趙普下了一道手詔:“今日有人聲登聞來問朕覓亡豬,朕又何嘗見他豬耶?然與卿共喜者,知天下無冤民。這事兒一直被傳為美談,起初奴婢覺得這事兒太過兒戲,若是天下的百姓都這麼做,那皇上豈不是要累死了,可後來奴婢就漸漸明白了,宋太祖為一代明君,借用此舉是給後世的官兒說了一個道理,一個受百姓愛戴的皇帝必是一個願意凝聽,願意處理政務的皇帝,百姓丟了一頭豬,在皇上,天下的官兒看來,也許是一件小事,可在百姓的眼裡,一頭豬也許是他一年的收入,一家老小的口食,尋不到這頭豬他的家人也許會挨餓受凍,所以一頭豬在百姓的眼裡那是比天子還要大的大事。馬虎不得,正因有宋太祖這樣明君的榜樣,所以有宋一代,凡言朝政得失、公私利害、軍期機密、陳乞恩賞、理雪冤濫,及奇方異術、改換文資、改正過名,無例通進者,均許到官府陳情。榮退的武將高化才向宋仁宗抱怨:“毎進文字,須詣登聞鼓院,與農民等。老將雖感有失尊貴,但他與農夫同於登聞鼓排隊擊鼓倒也有趣。楊稷一案發給三司會審奴婢倒也沒覺得不妥,只是這事兒頗有不便之處,倘若我朝官員當真如宋代公平公正,一心為百姓,奴婢自是可以這麼做,可事實上咱們的官兒做得最多的便是畏懼,楊稷的惡劣行狀,所在府縣及巡察官員早已耳聞,只是投鼠忌器,不便下手,所以楊大人才愛子所作所為一無所知,偶聽人提起,也不相信兒子會犯下如此大罪。照說,既然懷疑此事真假,就應該派人或責成當地官員進行追查,可他卻只是寫信給兒子,說有人言及你在鄉間胡作非為,望你檢點自己,如果真的如此,就不要再犯了,奴婢說句大膽的話,倘若那些官兒學的是宋太祖的風範,楊大人又豈會讓自己的兒子犯下殺人的大罪呢?“
小皇帝動容道:“王先生言之有理,朕當效仿宋太祖給天下官兒做個榜樣,楊稷一事朕今日要親自審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