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744章:黃金才鉞掩銀屏,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據說當初天下讀書人讀到這道討伐榜文的時候,沒有不較好的,可事實證明,這位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猶復包藏禍心並非駱賓王想象的那麼不堪,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賢才輩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使得大唐在她的手中重新換髮生機,倒是那幫太宗子孫越發不堪起來,可即便是如此,千百年來對這位走上干政道路的女皇帝並無好感,其喝罵之聲時至今日仍能時時聽讀書人說起,可細細想一下,武氏除了重用了一些酷吏打擊了一下政敵,未必做了令人發至的勾當,試問這樣的勾當,無古往今來又幾個帝王沒做過,就連千古一帝唐太宗不也殺了自己的兄弟才做了這大唐的皇帝,為何男人做了反而被後人讚揚,女人做了這些,便要飽受世人的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的狠毒女子,說到底還是這道德禮儀都在讀書人手裡攥著罷了,武則天尚且如此,就更別說孫皇后了,本朝的規矩可是太祖親定,這幫讀書人早已奉若神明,想要打破這個規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初永樂爺不過是想立戰功卓越的漢王為太子,就遭受到讀書人的強烈反對,為了這事兒永樂爺沒少殺人,可結果如何,規矩還是那個規矩,所以仁宗才做了皇帝,可以說本朝的讀書人風骨不是一般的硬朗。以孫皇后的心機,碰上了這幫為了維護祖宗規矩可以不要命的讀書人,根本沒有任何的勝算,而這種結果導致的局面只有兩種,一種是孫皇后徹底妥協甘於躲在後宮做個不問政務的本分婦人,另一種則是打破祖宗定下的規矩,走到臺前做一個垂簾聽政的權勢女人,以孫皇后的性子,王振幾乎可以肯定的預言到孫皇后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者,而後者正是他想要的結果,大明的權勢在洪武爺的時候是皇帝一家獨大的,這位來自民間的皇帝,以霹靂手段先後製造了胡惟庸案,藍玉案,郭桓案、空印案將一干官員殺的殺,關的關,流放的流放,往日高高在上的讀書人在洪武爺一朝的時候根本沒有地位可言,整整三十一年的洪武朝,早已成了洪武爺一言堂的朝廷,這樣的局面除了洪武爺這樣的開國君王能做得到,後面的繼承人未必就能延續了,洪武三十一年第二代皇帝建文帝登基,這位長與婦人之手,性子難免寬和,加上自幼熟讀儒家經書,所近之人多懷理想主義,性情因此與父同樣溫文爾雅,即長皆與寬大著稱。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曾向太祖請求修改《大明律》,他參考《禮經》及歷朝刑法,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條過分嚴苛的條文,深得人心,此舉看似不錯,實則是給了文官壯大的機會,只因年輕皇帝的溫順性格和儒家教育,與祖上法制的霹靂手段相比,他嚮往的是實行理想的仁政,登基之初,便把三位儒家師傅引為心腹,他們是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這幾位老者對朱允炆關於君之為君的概念起了強有力的作用。黃子澄是一個很受人尊敬的儒家學者,他在洪武十八年舉進士第一名。他在太祖皇帝時代擔任過很多官職,太祖皇帝死後,被朱允炆任命為翰林學士,並參與國家政事。齊泰是一位對經書學有大成的學者,特別精於禮和兵法。他在洪武帝彌留之際受顧命,以護衛皇太孫和嗣君,被新皇帝任命為兵部尚書,參與國政。方孝孺早在四十來歲的初年就已經是聲名卓著的學者,以文章家和政治思想家聞名,未中過舉,在他很晚的歲月才開始進入仕宦生涯。朱允炆即位以後被召為翰林侍講。
這三位儒家學者以各種不同方式影響皇帝。黃子澄和齊泰變成了皇帝的心腹,用儒家的修齊治平理論教育他。他們負責研究一些新政策並付諸實施,目的在改組帝國的行政和加強皇帝的權威。方孝孺是《周禮》,三位老師儒家式的教育讓年輕的建文帝漸漸摒棄了太祖一朝定下的基調,在洪武爺一朝飽受打壓的文官集團在建文一朝開始走上了正道,他們鼓動建文帝以以文臣學士作為主要仕進物件,大開科舉,從而讀書人地位大大提高,除此之外,建文帝還大大提高了文官的官職地位,因此整個建文一朝,被稱為“秀才朝廷”。只要是讀書人便可做官,官職還不小,這樣的結果造就了建文一朝權勢分配幾乎是皇帝與文官集團垂首而治,這樣的後果是若是處在太平盛世,君臣和平相處,倒也能成就一番偉業,可一旦朝廷有難,而君臣又難以和睦,所造成的結果必然是雙方的不滿,日益壯大的文官集團必然因理念的不同,有意架空皇上,使得皇帝成為一個垂拱無為的“聖君”。而讓皇帝成為這樣一位聖君的手段,便是將皇帝禁錮在紫禁城中,由一些年老德高的大臣定期向皇帝講授儒家經典。而作為一個成年的皇帝,顯然不會滿足於扮演這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