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452章:奉天承運,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次奉命省親,其中兩次正值關中鬧饑荒,呂震令有關官員出粟賑濟,回來後才上報朱棣。但他沒有學術,任禮官卻不知大體,所以朱高熾對於本沒什麼好感,但此人多了禮部尚書多年,在楊士奇不在北京,一時倒也按找不到合適的人選,而且此人倒也不是一無是處,永樂年間,擔當禮部尚書之時,每次奏事,別的尚書都手拿副本,又與左右侍郎輪番上奏。呂震身兼三部之任,奏章更多,但他都是自己口授奏章,不用侍郎參予。情狀複雜,千頭萬緒,他都背誦如流,不曾有誤。他曾扈從朱棣北狩,朱棣見有石碑立在沙磧中,率群臣去讀碑文。過了一年,朱棣與文臣談及該石碑,詔令禮部派官去錄回碑文。呂震說不用派,請備好筆紙在皇上面前寫出來。朱棣暗中派人去拓回碑文校對,竟無一字脫誤。這份能耐,讓朱高熾很是欣賞,故此將此等大事交給了他。
經過幾日的商討,呂震倒也不負所托,於昨日送來商議的年號的結果,只是朱高熾有些不滿意,遲遲沒有硃批。
此時的龍椅上,朱高熾皺著眉頭細細斟酌呂震送上的年號,顯得有些猶豫不決。
守在身旁的太監王振斜眼瞥了一眼那奏摺,不安多看,弓著身子小心翼翼的走到龍椅旁,將龍椅茶几旁邊的茶杯輕輕撤了下去,他生怕驚動了正在思索的朱高熾,因此他大動作極為小心,可以說沒有半點響聲。
但朱高熾還是看到了他,對於這個為自己披紅的太監,朱高熾還是有些影響的,尤其是那一手模仿自己筆法的書法沒讓內閣的楊榮看出破綻,讓他很高興,對這個太監的印象多了幾分好感。
此時,也不知是想到了什麼,竟將手中的奏摺放了茶几上,對著王振道:“你可是叫王振?”
王振心頭一喜,皇帝既然能記住自己的名字,見皇帝看著自己,忙跪下道:“回稟皇上,正是奴才?”
朱高熾點了點頭,並沒有讓他站起來,祖父當年定下的規矩“太監不得干政“雖說經過了這麼多年,有些鬆懈,但素來喜好讀書的他,並不覺得祖父當年這條禁令有什麼錯,昔日繁華的大唐這些太監可沒少禍害。
心裡知道是一回事,但怎樣做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在他看來,偶爾讓這些太監幫自己做一些小事情,分擔一些事情,但也不是什麼壞事。
沉吟了一番,問道:“以你看這幾個年號,朕該選哪一個好呢?“
王振飛快的瞟了一眼奏摺,叩頭道:“奴才,奴才不敢?“
朱高熾對王振顫抖的神情感到很滿意,哼了聲道:“是你讓你看,你不必驚慌!“
“是!“王振應了聲,這才抬起眼睛飛快的瞟了幾眼,見那奏摺上一堆恭維的話兒,直到末尾處才寫上了幾個年號,”建康、元嘉、興平、中和、洪熙幾個年號,他還注意的在前面的幾個年號上,皇帝都用硃紅的筆法點了幾下,唯獨洪熙那個年號前面多了幾點。
“看來皇帝對”洪熙“有些意動了。“王振在心裡暗暗嘀咕了聲,不敢多看。
朱高熾道:“你以為朕用那個年號好?不必害怕,想到什麼說什麼,朕恕你無罪!”
一聽“恕你無罪”王振膽子也大了些,腦海裡飛快的轉動了一下,弓著身子行了一下禮道:“稟皇帝,奴才進宮之前,也讀了一些史書,從史書上知道,這年號紀年是在漢武帝十九年首創的,年號為「建元」。《漢書》上記載說,那年十月,漢武帝出去狩獵,捉到一隻獨角獸白麟,群臣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紀念,建議用來記年,於是立年號為「元狩」,稱那年(前一百二十二年)為元狩元年。可是,過了六年,又在山西汾陽地方獲得一隻三個腳的寶鼎,群臣又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建議用來紀年,於是改年號為「元鼎」,稱那年為元鼎元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