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753章:辜負胸中十萬兵,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本國公也不是有意推脫,更不是不想幫這個忙,而是自洪武爺開始,本朝就只有言官找別人的麻煩,找言官的麻煩沒這麼做過?”
楊崢道:“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往日你們沒做,那是因為你們沒這麼想過,如今我來了,怎麼也得試一試,不然這群瘋狗還不知道要咬到什麼時,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啊,國公也不想我天天被人欺負吧?”
張輔哈哈一笑道:“你楊崢會被人天天欺負,這話兒說出去誰信?”
楊崢翻了個白眼,道:“國公爺,你這話兒可就錯了,我楊崢可是人稱大明第一老實人呢,要不然這群瘋狗誰也不欺負,就是咬著我不放呢,不怕告訴你們,就是今日他們還攔著我想當眾行兇呢,若不是高大哥來得及時,小弟我怕是見不到你了?”
張輔看他一臉委屈的模樣,頗有些好笑,可聽這言官竟無法無天到這種地步,不由得冷哼了聲,當今聖上文人氣息太濃,對文官自是親近了些,加上這幾年天下承平,武將的地位慢慢被文官比下去,往日這些跳樑小醜的言官,也開始興風作浪了,整日沒事就知道四處咬人,什麼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拿到公堂上,大書特書,更可恨的有時候為了打擊人,甚至以貶損別人來抬高自己,不惜自虐以抬高身價等等。“折中、公允,調和之狀可掬,悠悠然擺出別個無不偏激,唯獨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臉來”。捫心自問,天下言官之中能一心為公的又有幾個呢,大部分莫不是以言官為自己謀取名聲、財富、地位、官位的手段罷了,所以楊崢提出要找言官的麻煩,他是一百個贊成,可怎麼著,如何找,加上自己的身份的敏感,讓他多少有些顧忌?“
“你說吧,讓我怎麼找麻煩?“張輔衡量了下,還是拍著胸脯道:”不怕告訴你,這幫瘋狗仗著地位特殊,便胡亂的咬人,這幾年我沒少吃他們虧,早就有了這個心思,只是沒人這麼做過,今日楊大人有這個想法,本國公捨命陪君子,就玩一把,大不了不成功便成仁?“
看著已五十好幾的張輔一臉的豪氣,楊崢既感動,又好笑,哈哈一笑道:“你說的哪兒去了,又不是荊軻刺秦王,弄得那麼悲壯做什麼?“
“不悲壯不行,言官如今可是地位可不是洪武、永樂時了,當今皇帝好說話,又重視文官集團,言官已是水漲船高了,若不然,你以為他們個個都是聖人啊……?”
這一點楊崢倒也知道,明初的時候,朱元璋靠著文臣武將奪取了天下,與個人感情上,以及維護國家穩定上,武將是比文官要重要些,所以在明初,文官的品級、爵位不如武官的,這一點,從朱元璋大封功臣可以看出,當初,朱元璋封的功臣六國公只有李善長是文官,二十八列侯沒有一個文官,伯爵中只有劉基、汪廣洋是文官。朱元璋給親王配備王相,武相正二品,文相從二品。甚至御史臺的首腦左右御史大夫都由武將湯和、鄧愈擔任。各省首腦也是武官級別高,造成了武將一言堂的局面,即便如此,朱元璋還不滿意,接著借胡惟庸一案,大殺文官集團,同事廢除了丞相制度,裁撤了中書省,把相權分給下屬的六部,它們由正三品,升為正二品;御史臺一度降格為正七品,好不容易升格為正二品。三公、三孤這樣的稱號也廢除了。這其實就意味著文官最高品級也就是正二品。建文帝即位以後,一度把六部尚書提高到正一品,可惜隨著朱棣(明成祖)奪權的成功,祖製得到恢復,文官品級又回落了。直到明仁宗即位以後,封自己的功臣為三少(少師、少傅、少保)、三孤(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官最高品級才升到從一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