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788章:四兩撥千斤,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是見風使舵了,所以短短几日的功夫,楊大人這種難得糊塗,吃虧是福的態度,引起了天下官兒的同情與支援,就連先前參與彈劾的御史們也開始為他說話了,在都察院御史大人的統領下,都察院上下,除了御史張楷,王琳外,都紛紛上疏,敦請皇帝一定要挽留楊大人,切莫讓國之大才,老死山林。
如此大的轉變,讓楊崢出乎意料之外,但多少也能猜出一些,所以除了上了兩份感激以及自勉的奏摺外,楊大人每日上班,批閱公務,渾然不影響。
這樣的謙虛的態度,更能引起眾官兒的好感,這不,就在今日一早,作為楊大人的頂頭上司郭大人則公開讚揚了楊大人是勤於政務的好官,並懇請皇帝莫要聽信小人的言語,錯怪了良臣,對於這份熱情洋溢的奏摺,皇帝卻表現的很冷淡,只是淡淡批了一個“知道了”了事,如其他官員長篇大論的批文相比,多少顯得有些寒酸,這讓郭大人內心深處有些忐忑。
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做了什麼比誰都清楚,雖說這天下未必是什麼事情都能公眾於世,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的道理他還是明白了,所以對於皇帝的冷淡,他心頭雖忐忑,卻也不敢多問,就此不敢多言,只是說了些不痛不樣的話兒,如希望朝廷儘快平息這場沒完沒了的爭鬥,讓天下官兒的精力都放到實事上來等等……作為吏部尚書,這番話兒中規中矩,但來的不是時候,所以不少人還是很鄙視,尤其是翰林院那幫天之驕子打趣之餘,還做了幾首諷刺的詩詞,雖說沒指名道姓,但罵人不帶髒字向來是這些天之驕子的本事,因此詩詞傳出來後,眾人還是知道罵的是誰,內心深處早已樂開了話兒,但面上卻人人一副不知情的模樣,弄得郭大人好不狼狽,偏生這事兒還發作不得,人家沒指名道姓,你若湊上去,豈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麼,所以也只好裝作不知情了。
在各方大佬紛紛出面後,彈劾楊大人的奏摺不復再有,這場聲勢浩大的爭鬥,最終以楊大人四兩撥千斤的太極功夫,引得了短暫的勝利,但事情並未那麼完美,對於偷雞不成蝕把米的張楷,王琳來說,這種結果無疑是給兩人臉上抹黑,一旦讓這結果落實了,那今後這京城之地再也沒他二人的落腳之處,等待他們的不是各種笑話,就是南京養老了,而這兩種結果是他們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兩人決定放手一搏。
他們秘密商議了一番後,決定聯絡南京言官再行彈劾,但此時兩人已到了眾叛親離的局面,南京那些言官雖莫不清楚局面,但為人也不少,朝廷的風向還是看得出來,所以附和的人並不多,讓兩人不免沮喪,思來想去兩人決定親自上奏,不死不休。
就在這個時候,老好人薛暄將兩人拉到了府上。
對於這次薛暄的態度,兩人自是有些鄙視,但兩人也感激這個時候,薛暄還能讓他們進府,要知道,從昨日起,他二人早已成了眾人眼裡的卑鄙小人,可謂是人人喊大,不要說那些不認識的官兒,就算是認識的,這會兒避之不及,似這般找兩人入府的少之又少。
兩人落了座,喝了茶湯,薛暄也不客氣,直言兩人的莽撞,最後勸說兩人不要再生事。
兩人自是不大樂意,尤其張楷,精心準備了一番,到頭來竟為他人做了嫁衣,這種巨大的挫敗感,讓他多了一份狠勁兒,他知道在道義上,他說不出什麼東西來,最終要彈劾還得落在西洋寶物上來,所以面對薛暄的勸慰,他不置可否,只問了句:“西洋寶物的事情就這麼算了麼,皇帝今日可以要十分之一,他日就不能要了全部麼?你們再欣賞姓楊的,也不能放著這事兒不管吧?”這是他最後的屏障,所以說起來語氣不免大了幾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