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308章: 風舞槐花落御溝,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下楊崢算是鬆了一口氣,而且看皇帝的意思也沒有怪罪的意思,倒是自己虛驚一場。

“微臣是想喝酒來著,可楊大人說我初來京城,怕我什麼都不知道,撿些簡要的事情說了些,微臣也聽了幾句?”楊崢陪著小心道。

宣宗嗯了聲,道:“你對此事怎麼看?”

楊崢不知自己猜得對與不對,大著膽子問道:“皇上可是問微臣對恢復洪武舊制的事麼?”

宣宗道:“不然呢,這事兒放在朕的心頭可有些日子了,當初洪武爺仿宋代制度,置華蓋殿、謹身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等大學士,為皇帝顧問。又置文華殿大學士以輔太子,品秩都是正五品,但這些殿閣大學士“特侍左右,備顧問而已”。而且品級很低,只有五品,以免擅權。它只能算是“內閣”機構的濫觴。即便是皇祖時入內閣者也是編、檢、講讀之官,不置官屬,不得**諸司。諸司奏事,亦不得相關白。”仍然是皇帝的私人秘書罷了,你看看如今,內閣設定不過四十五年的樣子,一個個的權利越來越大,權力可以與宰相相比,朕這個皇帝有時反而還做不得住,你說朕還要這個內閣做什麼?”

楊崢並沒有著急回話了,而是將皇帝的這一番話細細品味了一番,越是細細品味,越是明朗了,皇帝這番話看似是決心不少,其實不過是一番抱怨的話,用楊崢的話說,就是雷聲大,雨點小,身為皇帝早已習慣了內閣的存在,畢竟皇帝也也是人,當初宰相權利大,實則是為了方便行事,幫皇帝處理一些政務,但是宰相沒了,全靠皇帝一個人,終究是不行,所以朱元璋在廢除宰相後,又設定內閣幫自己處理政務,只是在朱元璋時代這些閣臣,也就是大學士還沒什麼權利,僅僅是作為皇帝的秘書一般。但是政務還是由皇帝自己來決斷,但大明疆土太大,政務太多,就是靠皇帝做些決斷也累得夠嗆,更何況朱元璋給後世子孫定下了太多的規矩,光是朝會,一天有三次朝,稱早朝、午朝、晚朝,如實則皇帝要三次出面見群臣及民眾。明制常朝有兩種:一叫御殿,一叫御門。御殿又稱內朝,是在大殿內朝會議事。御門是到奉天門。皇帝一天要上朝三次,就不是尋常人能吃得消的,更別說還要處理全國上下下下的政務,工作量之大,不言而喻了,朱元璋和朱棣都是戎馬一生,知道創業之艱辛,因此權利不敢下放,但即便是這樣兩人也吃不消,找來內閣幫忙,更別說後來的皇帝,都是溫室中長起來的,無論是身子骨還是精力都不如朱元璋、朱棣,在政務上的處理就不得不依賴內閣了,這樣一來,權利又漸漸下放到了閣臣身上,內閣的權利日漸壯大,皇帝就開始不放心了,因為隨著文官日益成熟,內閣的作用也就越大來越大,雖無宰相之名,卻又宰相之實,甚至不少時候他們都敢於挑戰皇權,皇帝畢竟是孤家寡人,面對天下文官的時候,畢竟是底氣不足,思來想去只有兩條法子,一是拉攏太監牽制文官,太監自永樂後,實力一直在膨脹,朝廷定製為二十四衙門,包括十二監、四司、八局。十二監是十二個宦官領掌的內侍衙門,各置太監一員,下面還有其他品級的宦官。因為內侍衙門稱“監”,其長稱為太監,其中司禮監是明朝內廷特有的建置,居內務府十二監之首,二十四衙門之一。司禮監由太監掌管,在明初並沒有太大的權力,而且受到限制。朱元璋曾說:“此曹止可供灑掃,給使令,非別有委任,毋令過多。”還說:“此曹善者千百中不一二,惡者常千百。若用耳目,即耳目蔽;用為心腹,即心腹病。馭之之道,在使之畏法,不可使有功。畏法則檢束,有功則驕恣。”並規定內侍毋許識字。洪武十七年還鑄造鐵牌,懸置宮門,明令“內臣不得幹予政事,犯者斬”,並敕諸司“毋得與內官監文移往來”然而,明中葉以後,皇帝多深居後宮,荒嬉享樂,不理國政,常常由司禮監秉筆太監代行“批紅”大權,明朝人往往認為宦官勢力由此而攫取了宰相之權。“然內閣之擬票,不得決於內監之批紅,而相權轉歸之寺人”。“批紅”就其權力性質而言,屬於最高決策權,是實現皇權的一種方式。故司禮太監代皇帝“批紅”,是在代行皇權,而不是攫取了相權。由此可見明代皇帝授權司禮監代行“批紅”,與其說是要太監代為處理國政,還不如說是利用宦官勢力牽制內閣,代表皇權監督和控制政府機構的施政活動,以確保皇權的利益不受損害和侵犯,並防止任何違背皇帝意圖的行為出現。至武宗時劉瑾、熹宗時魏忠賢,大權獨擅。用太監牽制文官是可以,但國家還要治理,在治理國家上說到底靠的還是內閣,沒有內閣的‘票擬’,許多國家大事,太監根本拿不出章程來,所以從根本上說,朝廷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時明月之君子六藝

魚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