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355章:浪花捲起千堆雪,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徹底摧毀了他們反抗的心思。不久,兀良哈部的原元遼王、惠寧王、朵顏元帥府相繼請求內附,朱元璋大喜,遂於其地設定大寧都司營州諸衛,冊封己子朱權為寧王,統領諸衛。然而,實力最為強大的蒙古韃靼部不斷東進侵擾兀良哈部,明朝隨即派兵征討。洪武二十二年,明朝又於兀良哈部所在地設定泰寧、朵顏、福餘三衛指揮使司,“俾其頭目各自領其眾,以為聲援。自大寧前抵喜峰口,近宣府,曰朵顏;自錦、義歷廣寧至遼河,曰泰寧;自黃泥窪逾瀋陽、鐵嶺至開原,曰福餘,獨朵顏地險而強”。委以阿北失裡等兀良哈部首領為各衛指揮使同知,三衛皆隸寧王朱權統領,這樣昔日的敵人竟轉化為自己的朋友,非但如此,還對自己的同胞下手,可謂是意外的收穫。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自北平起兵靖難,欲取代建文帝朱允炆。他擔心寧王擾其後方,遂發兵入攻大寧都司,脅迫寧王歸順;又以重金饋贈三衛首領,約定出兵助攻。及燕王啟程,寧王召集三衛首領。三衛皆從,一呼而起,跟隨寧王西進關內。燕王從三衛將士中精選三千人為奇兵,隨其南征。

四年後,燕王統兵攻入南京(今屬江蘇),稱帝,是為明成祖。即遣百戶裴牙失裡等人返回兀良哈部通報。永樂元年,再遣指揮蕭尚都持敕書往諭。燕王稱帝后,恐諸王尾大不掉,乃將寧王遷入內地,安置於南昌,又改都司為行都司,遷至保定。因兀良哈三衛在靖難之役中“從戰有功”,明成祖把大寧衛之地賜予兀良哈。

永樂二年,兀良哈部首領脫兒火察等二百九十四人隨蕭尚都返朝,進獻良馬。明成祖因而命脫兒火察為左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哈兒兀歹為都指揮同知,職掌朵顏衛;安出、土不申同為都指揮僉事,職掌福餘衛;忽剌班胡為都指揮僉事,職掌泰寧衛;其餘首領各授指揮、千戶、百戶等官,並賜誥印、冠帶、白金、鈔幣、衣物。此後,兀良哈三衛嚮明廷朝貢不絕。明成祖亦視兀良哈三衛為外藩,以拱衛京師。“居則偵探,警則捍衛,發給牛具、種、布帛、酒食良厚”。四年冬,因三衛地區饑荒,兀良哈部民請求以馬易米,明成祖命官署視馬匹優劣,倍價易米,可以說對於兀良哈部的安撫工作,朱元璋與朱棣兩代帝王都是做的不錯,但終究是牆頭草,大明國事一旦弱了下來,兀良哈部骨子裡的不安分就顯露出來了,恰好此時蒙古韃靼部勢力正盛。懾其兵威,兀良哈部秘密依附韃靼,開始侵擾明朝北邊,且不斷假借賣馬入明邊境偵探虛實。明成祖聞訊,下詔責問,令其以馬贖罪。十二年春,明廷於遼東接收兀良哈三衛所獻馬三千匹。明成祖敕令守將王真,每匹馬付布四匹。然兀良哈三衛又叛明,依附於韃靼部首領阿魯臺。二十年,明成祖親征韃靼部,擊潰阿魯臺所部後,返回途中,於屈烈河大敗兀良哈部軍,斬首無計。遭此重創後,兀良哈部眾紛紛降明,明成祖下令,一律釋放,不準殺戮。

明仁宗即位後,對兀良哈部繼續採取招撫政策,“赦兀良哈罪”,且“詔三衛許自新”,洪熙元年,三衛首領阿者禿歸降明朝,明仁宗授其千戶,賜鈔幣、衣物、鞍馬等,對以後再來的歸降者,一律依此賞賜。

未幾,處於困境中的韃靼部首領阿魯臺率領屬下東走兀良哈部。在其挑唆下,兀良哈三衛屢屢侵擾明境,於永平、山海關間大肆擄掠。宣德三年九月,明宣宗親率三千精兵追擊。明軍出喜峰口,於寬河與兀良哈三衛軍激戰。明宣宗於陣前親自張弓,射死其前鋒三人。隨即,明軍兩翼並進,大破三衛軍。兀良哈三衛軍士望見黃龍旗,紛紛下馬拜罪請降,皆被明軍生擒。明宣宗下令處置兀良哈三衛領兵首領後,班師回朝。此役使兀良哈三衛軍精銳受挫,三衛首領皆謝罪入貢。明宣宗對他們撫慰依舊。七年秋,明宣宗又以朵顏衛首領哈剌哈孫、福餘衛首領安出、泰寧衛首領脫火赤等人能長期恭事明廷,分別加賜金帛等物,這種光靠錢財安撫作用其實不大,隨著瓦刺的增強,韃靼的沒落,兀良哈部明顯有了依靠瓦刺的心思,此時的蒙古甚至可以說,除了一個阿魯臺還在死扛之外,瓦刺已沒有了敵手,站在金鑾殿上的大多數都是上了年紀的老臣,他們許多是從洪武末年、建文帝、永樂走過來的老臣,對於蒙古的局勢還是很明朗的,這些蒙古人適應能力很強,有大漠這道天然的屏障,想要打擊他們很難,反而大明,無論是洪武爺的八次北伐,還是永樂五次出兵蒙古,看著是取得了一場又一場的勝利,但自身損失也不小,出兵蒙古戰線太長,一場戰事打下來,往往起不到消滅蒙古韃子不說,還惹得百姓的不滿,加上隨著天下太平,明軍的戰鬥力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在面對蒙古騎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做人後被偏執反派看上了(穿越)

木南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