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292章:天有不測風雲,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振說了半天,心頭的怒氣也漸漸被勾了起來,燈光下那張富態的臉顯得猙獰起來。
楊崢看這模樣心頭暗暗震了一下,前世所載,王振控制朝政以後,凡是王振“所忤恨,輒加罪謫”,凡是瞧不起他的、得罪過他的、檢舉過他的,統統沒有好果子吃。“素不禮振”的大理少卿薛瑄幾乎被整死,“遇振不跪”的御史李鐸被髮配東北,“詈其家閹”的駙馬都尉石璟被關進大牢,“以匿名書暴振罪狀”的內侍張環、顧忠、錦衣衛士卒王永被磔於市,其中對文官的手段最狠,仔細想來怕是這種內心不甘分不開,這些文官仗著人多力量大,或多或少對太監看不起,處處把他們罵成妖孽,恨不得處之而後快,所作所為未必都是正確的,尤其是那些言官御史,罵起人來比前世街頭買菜的大媽還不如,專挑太監的身體上的殘缺下手,罵得他們恨不得就此一頭撞死,對於文官的恨可想而知了。
對於王振的詢問,楊崢也不知該說些什麼,又看他面色氣得鐵青,生怕自己說錯了什麼,讓對方念念不忘,乾脆什麼都不說。
王振似也沒在意,自顧自的說道:“這些讀書人誦讀的聖賢之書,學的是聖賢的道理,聖賢尚且都這麼罵過我們,他們卻不依不饒,楊大人你說說,這事兒是我們錯了,還是文官太過無恥了?”
這樣的一個兩頭都得罪人的問題,楊崢本不想作答,可看王振死死地盯著他,也不好什麼也不說,細細思索了一番,含糊道:“公公不必在意,這幫文官從來都是這個德行,除了上古的聖賢,在他們眼裡他們看得起誰,就說本官吧,這些年沒少被他們罵,內閣的三楊不是一樣也被罵,上至皇親,下至黎民百姓,他們哪一個放過了,對於這些瘋子,你越是搭理他,他們越是來勁,要我說乾脆不理他,他們愛罵什麼罵什麼,只要咱們身子正,所做之事對得起皇上,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又何必在意他們的看法,你看鄭公公什麼時候在乎過言官的罵聲,該下西洋一樣不是下了麼?這事兒公公也不必過於計較,氣壞了自己身子,虧的還是自己?再說了,這天下的太監,可不是他們罵上幾句就憑空消失了不是?”
王振只是心態鬱悶找不到人說說話,難得在楊崢面前罵了一通,心頭的那口怒氣也就去了乾淨,聽了楊崢的話長長喘了口氣,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湯,笑道:“楊大人說的是,咱家太小家子氣了?”
楊崢笑著擺了擺手道:“都是父母生父母養的大活人,誰也是生下來被人罵的的不是,哪能被人罵了還不生氣,那不是成了聖人麼?”
王振哈哈笑道:“若是天下的官兒都如楊大人這般理解我們太監,這天下也太平了?”
楊崢哈哈笑道:“誰說不是呢?”
王振敞開了心頭的鬱悶,語氣也歡快了不少,抓著茶杯喝了一口茶湯,吧唧吧唧了兩下,繼續道:“他們雖罵我們,卻不懂皇帝的心思,損失也不小啊?”
“哦,是麼?”楊崢笑著附和了聲。
王振面上洋溢著笑容,用力頷了頷首道:“是的,兩年前他們動用兩京兩千多官員,算上各地官員,民間的讀書人,足足有四千多人,四千多人以內閣為首,可謂是一呼百應,這樣的局面,那個天子能放心,所以他們人數越多,彈劾咱們越狠,咱們就越安全,這不上次宮中的太監,誰都覺得自己這次完蛋了,可皇帝處理此事的結果卻頗為值得玩味,雖說迫於文官的壓力對太監該殺的殺,該撤回的撤回,該關的關,毫不留情,可對文官也沒好臉色,首先彈劾的也被皇帝以肆意煽動各地官員鬧事降了罪責,罵得重的,被關了起來,罵得輕的,就罷官降職,他們損失也不小,算是給我們出了一口惡氣?”
楊崢淡淡一笑,兩年的前那一次彈劾,可以說最大的致命點就是人數參與的太多,這樣的力量固然是大,但也給了皇帝一個警覺,文官的力量大到足夠威脅到皇帝,宣宗自己到也罷了,可任由文官做大,將來的皇太子又該如何呢?這個問題皇帝不得不慎重,這也是為何皇帝在處罰了太監的同時,對文官的力量也沒少打擊。
事實上兩年前的那一次彈劾,文官看似是大獲全勝,實則是失敗了,因為這樣做,無疑是把皇帝推向了太監哪一方,文官的強大,讓皇帝意識到,唯有與太監聯合起來才有把握對抗日益強大的文官集團。
為此,皇帝特意在今年年初,宣宗鑑於各監局小內使為僧人所惑,有的常年素食,有的潛逃削髮為僧,遂召監局之長告諭道:人立身自有常道,為臣必忠,為子必孝。忠孝之人,自然蒙福,何必素食誦經。佛只教人存心於善,所論天堂、地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