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313章:向壁懸如意,當簾閱角巾,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完指著不求人的玉面,道:“你看,這邊上因皇帝長年累月的這麼用,已有了幾分墨色?這就是那塊不求人沒錯的,這麼跟你說吧,似這樣的不求人,贗品在北京城是隨處可見,可真品整個北京城就再也找不出第二塊了,這樣的不求人,你說是幾百兩銀子可以買到的麼,可不比皇帝的一幅字畫要貴重得多?“
楊崢一時半會兒有些沒回過神來,他好像聽人說過,這玉如意什麼時候傳入中國不得而知,依稀是從印度傳到我國的,無據可考。《晉書•王敦傳》記載:孫權曾得如意柄,“每酒後,輒味魏武帝樂府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邊盡缺。”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中有段故事:“梵僧不空,得總持門,能役百神,玄宗敬之。……又與羅公遠同在便殿,羅時反手搔背,不空曰:‘借尊師如意。’殿上花石瑩滑,遂激窣至其前,羅再三取之不得。上欲取之,不空曰:‘三郎勿起,此影耳。’因舉手示羅如意。”唐代詩人李賀《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詩中有:“向壁懸如意,當簾閱角巾”之句。古人對這東西很看重?頓時對皇帝的怒氣小了許多,笑著道:“看不出皇帝手筆還很大氣?”
楊士奇道:“也不知誰剛才抱怨?”說完不等楊崢接話頭,伸手在那不求人的玉面上點了點頭道:“黃玉啊,宋人吳曾《能改齋漫錄》引自《音義指引》說:“如意者,古人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削作手指爪,柄可長三尺許,或脊有癢,手不到,用以搔爪,如人之意。”這種“搔癢癢兒”的工具,在南方被人稱之為“不求人”,北方人則叫作“老頭樂”。如意的頭部呈彎曲回頭之狀,被人賦予了“回頭即如意”的警世含義。這種黃玉到了魏晉南北朝的時候才出世,非常走紅,成為了帝王及達官貴人的手中之物。除用它搔癢,還用它決策大事等,其威勢有些近似了權杖。如南朝的韋睿在徐州的戰事中,就是用了“如意”指揮千軍萬馬,一日數合,取得了大勝。如意也是文人雅士的所喜愛之物,吟詩詠賦時,利用它作為打節拍之用,清雅悠閒之時還可以隨身帶之玩賞。如意還是舞蹈的道具,故“如意舞”。梁簡文帝蕭綱的詩中有:“腕動苕花(苕華喻指美人)玉,衫隨如意風”。東吳的孫和,曾在月下作如意舞,不慎打傷所寵愛鄧夫人臉頰,後雖治好了,但臉上仍留下了瘢痕。引誘後宮人效仿,遂成古代點靨之風。到了我朝,不求人雖不如魏晉南北朝那麼瘋狂,但好收藏好玉的可不少,再說了你皇帝賞賜的,非但值錢,還有重大的作用?”
楊崢楞了一下,看了一眼手中的不求人,道:“除了撓癢癢,還有什麼作用?難不成是尚方寶劍?”
楊士奇淡淡一笑,目光在那塊不求人上看了看,道:“皇帝是不是又讓你做什麼事了?”
楊崢心頭一愣,面露疑惑之色,道:“你怎麼知道?”
楊士奇卻不應答,繼續先前的話兒,道:“還是一件燙手的事?”
楊崢又是一愣,上上下下把楊士奇看了幾遍,道:“你,你怎麼又知道,末並不是你在宮中安了眼線?哪裡可是皇宮,你膽子也太大了吧?皇帝若知道了,可是要殺頭的?”
楊士奇哈哈大笑,道:“看你這話說的,老夫還有那種本事?”
楊崢道:“你沒眼線,如何知道皇帝讓我辦一件大事?”
楊士奇笑道:“很簡單,你可知道咱們這皇帝雖說仁義,可也是個無利不起早的主兒,平日看著手筆挺大,賞賜也算豐厚,可那一次都是豐厚的封賞下都是一件接著一件的大事,就說剛剛去世的郭資,皇帝給他的賞賜最多,也是最豐厚,光是皇上親自做的詩詞字畫就不下十件……?”
楊崢一臉的羨慕,道:“這得多少銀子子啊?”
楊士奇白了他一眼,道:“你當這是好事啊?”
楊崢道:“賞賜還不是好事,白花花的銀子,就是那些詩詞字畫不賣,放在家裡也是莫大的榮耀,皇帝還能要回去不成?”
楊士奇哈哈笑道:“要是不會要了,可你知道郭尚書都幫皇帝做了些什麼麼?”
楊崢搖了搖頭,表示不知。
楊士奇道:“那郭資本已致仕,可以安享晚年,就因為皇帝給了賞賜太多,為了報恩,郭尚書抱病坐署辦公,寒署不避,百事親斷,奉職益勤沒有一日停歇,如今才幾年的功夫,人這就去了?”說完重重的一嘆,顯得有些傷感。
楊崢道:“一個郭尚書好像不能說明問題吧?”
楊士奇道:“就知道你不信?那沈度沈大人你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