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317章:試從意外看風味,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曹吉祥對王振頗有幾分畏懼,聽他呵斥,倒也不敢言語。
楊崢似沒聽到二人對話一般,他站在哪兒,一會兒看看這塊石頭,一會兒又看看另外一塊,時而用東西敲打幾下,時而放在陽光下看一看,整個人竟變得十分忙碌。
眾人看他模樣,也不敢說什麼,站在哪兒看著他忙來忙去,心頭大惑不解。
唯獨王振心裡有些小激動,自楊崢看這些石頭,他的目光便一直沒有離開過楊崢的那張臉,他看見對方先前的臉一直是緊繃的,眉宇之間的那股失落,擔憂之色並沒有隱藏,而自從看到了這些石頭後的,他的眉宇先是皺了一下,那張臉也因為好奇而放鬆了不少,隨著他看得投入,眉宇間的那股失落,擔憂之色漸漸不見了蹤影了,取而代之的一份歡喜,起先並不多,待後來徹底放開了,那張俊臉也開始洋溢著淡淡的笑容,這也是一種真正從內心深處的歡喜才有的神情,他便知道這些石頭絕不是曹吉祥所說的一堆廢物,絕對是有些什麼,所以他耐性等待,知趣的沒上前去問東問西的。
也不知過了多久,才聽得楊崢重重吐了口氣,扭頭對曹吉祥問道:“王公公送這些東西來的時候,可說過什麼話?”
曹吉祥想了想道:“話到是沒說什麼,只是交代了幾句,說這些石頭是西洋諸國送給皇上的禮物,讓我們好生保管?莫要弄丟了?”
王振這時看到楊崢眉宇間的最後一絲擔憂徹底消失了,似是得到了某種認可一般。
王振的觀察的確不錯,楊崢的確是得到了某種認可,起先他並沒有在意,但曹吉祥將石頭丟出來時,他只是掃了一眼,只是一眼睛他的目光便離不開了,這些根本不是無用的廢物,而是正兒八經的寶物,經過他的辨認,對比,已確認了八分,而剩下的兩分,則有他去判斷了,他心裡細細揣摩了一陣,鄭和下西洋的任務之一,就是招徠各國稱臣納貢,與這些國家建立起上邦大國與藩屬之國的關係。為了完成這一任務,鄭和所到各國以後,第一件事便是宣傳皇帝詔書。向各國宣諭:明朝皇帝奉天乘命的上邦大國之君,是奉“天命天君”的旨意來管理天下的,四方之藩夷都要遵照明朝皇帝說的去做,各國之間不可以眾欺寡,以強凌弱,要共享天下太平之福。如果奉召前來朝貢,則禮尚往來,一律從優賞賜。
第二件事便是贈送禮物。賜各國國王誥命銀印,賜國王及各級官員冠服和其他禮物,表示願意和那些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的關係。這是永樂年六次下西洋的基本模式,到宣德六年的這次大致上沒有變化,唯獨在第二條贈送禮物上,大明不在是大手大腳,改為貿易往來,對於這些,西洋諸國不言而喻十分歡喜,他有理由相信,這些東西是西洋諸國送給皇帝的見面禮,畢竟在這個鄭和還在的時代,大明在海上霸權地位不用多說,隨著西洋之行的再一次起航,西洋諸國對大明難免有巴結之意,送點寶物略表心意並不算奇怪,所以他有理由相信,這些東西與自己檢視差不多有九分接近,再詢問王景弘所說果然與他所想是一般無二,他便徹底斷定了這些石頭是一等一的寶物。
“楊大人這些石頭可是寶物?”王振壓著語氣問。
楊崢頷了頷首道:“不錯,這些都是寶物……?”
“不能吧,這不就是幾塊石頭麼,也沒什麼特別的,你看這石頭還不如我從運河河灘上撿來的好看?”曹吉祥不以為然的道,隱隱的覺得這位楊大人有些糊弄人。
此時楊崢心情極好,有些解釋一番,隨手拿起了一塊綠、紅、黃、褐,白參雜的石頭對王振道:“王公公可知這是什麼?”
王振接過看了看,搖了搖頭道:“咱家只讀過幾年聖賢之書,學問自是不如楊大人,看不出這石塊是什麼寶貝?”
楊崢道:“這是瑪瑙?”
王振心頭一動,低頭又將手中的石塊看了看,顫抖著聲音,道:“這真的是瑪瑙麼?”
楊崢語氣嫣定的道:“不錯,這就是瑪瑙?”
對於瑪瑙,大明人並不陌生,歷朝歷代多有文字記載,漢安世高所譯的《阿那邠邸七子經》一書。南北朝時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稱:“馬腦,梵雲遏溼摩揭婆”、“色如馬腦,故從彼名”。唐代高僧慧琳著《一切經音義》解釋稱:“‘阿溼縛者,此雲‘馬’也,‘揭波’者,腦也。
”還有三國時期曹丕同父親曹操北征烏桓,當地的人進貢瑪瑙酒杯一隻,曹丕見酒杯紅似飛霞,晶瑩剔透,便揮筆寫下《馬腦勒賦》,並在序中說:“馬腦,玉屬也,出西域,文理交錯,有似馬腦,故其方人固以名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