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674章:潤物細無聲,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崢心頭那個汗啊。
只聽得王振從懷裡摸出第三份聖旨,微微停頓了片刻,繼續念道:“朝廷有疏爵之恩視夫皆而並貴,懿範彌彰崇嘉永,吏部侍郎楊崢魏為國立下大功,當以表彰,其楊氏之妻,沈氏、李氏,坤儀毓秀,月室垂精,錦線穿雲,佐夫子以青燈,肅針偃月,贈良人以徵袍,治行有聲,亦宜榮寵。當以表彰,朝廷特賜為從三品誥命夫人,望兩位夫人從今往後,輔佐夫楊氏,再立新功!欽此!”
楊崢心道:“這還差不多,打發了她們,這下老子算是安靜了,若不然還不得家無寧日!”
三道聖旨唸完,王振才鬆了一口氣,將手中的聖旨恭恭敬敬的遞到了楊崢的手中。
按照大明規矩,受封人得旨後,對聖旨要嚴加保管。如遇水、火、盜、毀等失去者,必須申請補給;如保管不慎導致蟲蛀、損傷或受潮汙染者,罰俸祿六個月;如將聖旨典當,一經查實則革去官職;如違反刑律,則追奪繳還……所以,我們見到的一些聖旨,伴有名貴木材精雕細刻的、用以防黴防蛀的匣子。而有的受封官員特請木工將聖旨雕刻成匾,高懸廳堂,以顯赫家族尊榮、光祖耀宗,這才有了後世藏家手中的聖旨匾。所以楊崢不敢怠慢,喊來沈豔秋將聖旨接過去,找個妥當的地方,好生表起來。
剛才聖旨,大小姐、沈豔秋早已聽得一清二楚,雖說兩人都不在乎這些虛名,但真來了,終歸還是高興的,所以聽了這話兒,沈豔秋恭恭敬敬的走上前,小心翼翼的捧著三道聖旨下去了。
王振望著三道聖旨,心裡除了羨慕,還是羨慕,大明封賞的也不是沒有,但對一個臣子下三道聖旨,還是頭一次,封賞一次的倒也罷了,偏偏人家一家的封賞,都沒有落下,封賞完了老公,封賞老婆,若不是肚中的那個小的沒有出來,只怕這次封賞的還要多一些,這種結果,除了開國時,以及靖難時有過這種封賞,似這種和平年代還是第一次,這怎麼不讓王振羨慕。
透過這一點足以看出,眼前的這個年輕人,在新皇帝的心目中的位置,只怕除了楊士奇那些老臣外,再也沒人能比得上了,不過話說出來了,人家也著實爭氣,滿朝文武都不看好的安南,愣是給他以三千兵馬給平定了下來,關鍵是人家的一國兩制,愣是永久的結局了安南之患,開疆拓土宣德一朝第一人,皇帝對他寵愛些也是應該的。
“恭喜楊大人,賀喜楊大人了?”王振臉上堆滿了笑容,笑眯眯的道。
楊崢呵呵一笑:“公公與我是什麼關係,還要說這些話兒麼?”說著拉著王振的手腕,往茶几上落了座位,剛才從寬大的袖袍中抽出來的幾張銀票,不動聲色的遞了過去。
王振本想推脫,可看楊崢的神色,便也不推脫,悄無聲息的收入了懷中了,看其動作,這幾年來,沒少收銀子。
兩人落了座位,楊崢提起茶壺給王振到了一杯茶湯,兩人說著不痛不癢的話兒,雖說沒說什麼,但從王振的話兒當中,他還是聽出了一點資訊。
戶部侍郎雖說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官兒,但好歹的也是高官,也不是什麼人都能做的,本來按照楊士奇、楊溥的意思,楊崢年少有為,學問以出眾,可以入閣的了,這事兒經過楊士奇一番商議,倒也沒人不答應,畢竟楊崢的功勳在這兒,加上楊士奇、楊溥的活動,軍方方面張輔對於楊崢以三千將士平定安南的功勳大加讚揚,一時之間,竟沒人反對,本以為十拿九穩的事情,可名單送了上去,皇上卻不答應,說楊崢的年紀太輕了,加上資歷、根基太淺,這麼早入閣對他沒好處,不如先做個侍郎歷練歷練,對於這個結果,楊士奇倒也沒什麼意見,反正內閣與吏部一直都有些摩擦,苦於吏部沒有一個聽話的人,往日有蹇義在,迫於人家是四朝老臣,又立下大工,內閣有什麼想法也不好說什麼,如今蹇義光榮退休了,換上來的郭璡,雖也算得上是能幹之臣,但無論是威望,還是根基上,還是人脈上,畢竟不能與蹇義相比,內閣想要控制吏部,從而達到控制百官的目的,阻力立即小了許多,不過這事兒也不能馬虎,如今倒好,有一個自己人去了內閣做了吏部二把手,也算是給內閣埋下了一個有用的人,吏部有什麼事兒,內閣也能知道,可以說這個結果,比楊崢來內閣要好了許多,所以楊士奇、楊溥等人也沒人反對。
但這事兒在士林中,還是有不少聲音,一來,楊崢太年輕,二來,人家說到底也不是科舉出身,如此年輕就做到了堂堂正三品的官兒,這讓那些熟讀四書五經,科舉了大半輩子的官員,情何以堪,紛紛要求,必須按照規矩來。
所謂的規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