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669章:點掇希王佐,逍遙江山,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實,京察、外察並非一開始就如此規範。最初考察之時,並無一定之規,多是臨時考察。洪武四年朱元璋命工部尚書朱守仁廉察山東萊州諸郡官吏,六年命御史臺御史及各道按察司察舉有司官有無過犯,奏報黜陟,此為考察之始。洪武十四年定京察之法:五品以下聽本衙門正官考察行能勤惰,四品以上及近侍、御史等則由皇帝自裁,考察規定凡現任、帶俸、丁憂、公差、養病、省察等官皆由本衙門堂上官考察!“

這一番解釋,楊崢算是聽明白了,這京察用前世的話兒說,就是朝廷在考核幹部,每六年京察一次,物件是全國五品以下官員(含五品),包括全國所有的地方知府及下屬、以及京城的京官,雖說這個規矩一直就有,但從建文帝后,誰也沒把這當一回事兒,畢竟先前都是糊弄過去,久而久之大家都成了習慣,本以為今年如往日一樣,所以滿朝文武百官對這事兒還不怎麼上心。

可事情還是有變化的,自從朱瞻基登基後,對楊士奇、楊榮、楊溥的器重越來越大,而三人也著實有些才學,短短五年時間,將一個大明打理得是日漸繁榮,內閣的權力也比往日大了許多,鞏固了許多,儼然昔日的丞相。

三人中,以楊士奇為首做了這首輔,楊榮、楊溥輔佐,眼看京察在即,楊士奇有些藉助這次京察好好整頓整頓吏治,一來給大明一個健全的吏治,二來京城的吏治也的確需要徹查,所以他與楊榮、楊溥一番商議。

兩人與官場上素來以他為首,自是滿口答應,如此一來,今年的京察與往年就有些不同了。

訊息一出,群臣沸騰了,雖說往年的是糊弄了,可那也是上下同心才走得好,如今可好,內閣竟來了這麼一手,擺明了是告訴天下百官,這一次不是糊弄,是來真格的,天下事情就怕認真二人,一聽朝廷動真格的,大大小小的官兒就開始擔心的,找後臺的找後臺,沒有後臺的也擠著腦袋往京城裡走一走,一來探探風氣,二來麼必要的時候也能找找路子。

任這次京察的官兒是剛剛當上吏部尚書的郭璡,他出身太學生,為福建布政司左參議、山東布政司左參政,永樂年間升戶部主事,此後晉升為吏部左侍郎。明仁宗即位後,兼詹事府少詹事。明宣宗時期,繼續掌管詹事府。後因吏部尚書蹇義年老,宣宗以郭璡代替,做了這天官,因為京察的到來,一時大大小小的官員們都往吏部尚書府裡鑽,好給自己找個路子,在接下來的京察中能給自己留條活路,可人家死腦筋的傢伙,找人說情都沒用,一時讓眾人惶惶不可終日。

有了這麼一個考核官,又有內閣幫忙,往日糊弄的京察算是徹底轟轟烈烈的展開了。

皇帝特意下旨,讓京城百官好好配合這次的京察大計,百官縱是不願意,也不得不配合,按照規矩,兩京三十六衙門的數千名官員,四品以上的上《自陳不職疏》,誠懇的述說這六年來為官的政績,以及這些年的操守問題,然後交給皇帝親自裁決,四品以下的官兒則交給了吏部與都察院審察……。

按照楊士奇的意思,這是一次徹查的京察,所以工作要做得細緻,做得讓人心服口服,因此他建議在考評過程中,做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查探必須屬實,確定官員是否走了後門,拉了關係,給考察的工作帶來不公平的現象。另一方面,整個京察工作則交給六科廊言官負責監察,看看是否有徇私舞弊、情況不實的情況發生。

可以說這兩方面做得不錯,朝廷大小官員起初有些意見,待看這一番動作如此之大,如此透明,也算是做到了公正嚴明,反駁之聲倒是越來越少,算是開了一個好頭。

眼看情況大好,楊士奇乾脆徹底丟擲了這次京察的全部內容,其一是考察物件是官員任職期間的德行和過失等,養重查處官員的不稱職情況,計過而不計功。

其二,考察從官員品德著手,一曰貪、曰酷、曰浮躁淺陋、曰才力不及、曰老、曰病、曰罷軟、曰素行不謹。可以說算是做到了兩方面兼顧了。

京察的工作,從二月開始一直有條不紊的展開,結果也還算不錯,按說這麼下去,將是一場完美的京茶,但壞就壞在結果上。

按照規矩,吏部與都察院在確定官員賢否涉黜後,在六科的監督下,是否有徇私舞弊、觸犯王法的行為,若沒有結果出來後,則需要送到內閣,由內閣首輔票擬去留,或者發還重審議定是否恰當,造冊奏請待皇帝裁決後,才將結果下發。

按說這只是走一趟程式,並不是什麼大事,可壞就壞在楊士奇的目的上,這次京察是他一手湊成,其目的除了清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時明月之君子六藝

魚龍服